道道網訊 3月4日,全國政協十四屆二次會議在京順利召開,2024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是實現“十四五”規劃目標任務的關鍵一年,保障食物安全,促進居民營養改善,不僅是一個國家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的物質基礎,而且還是增強國民體質、提升人口素質的重要前提。
今年兩會期間,不少院士、企業家及相關領域的委員代表們紛紛對大健康產業的發展建言獻策。
全國人大代表張伯禮:建議對藥食同源保健食品實行“負面清單”管理
面向“十四五”和國家中長期發展規劃,我國原有的藥食同源保健食品名單、法規政策以及科研力量已難以適應國際國內雙循環新形勢需求。因此,亟需提出藥食同源保健食品新名單,同時研判藥食同源保健食品發展面臨的各種困局,提出加強科研實力和應采取的政策措施,以促使藥食同源保健食品在保護人民健康中發揮更重要作用,為全面推進實施健康中國和人類福祉提供有力支撐。
當前我國藥食同源保健食品發展存在的主要問題有:一是對藥食同源保健食品重視程度不夠,缺乏文化自信;二是藥食同源保健食品名單過小,影響了相關產業發展;三是對藥食同源保健食品的科學研究不深,投入低,缺乏國際競爭力;四是相關法律法規不完善,制約藥食同源保健食品產業高質量發展,給多邊貿易增加了障礙。對此,全國人大代表、中國工程院院士張伯禮提出以下建議:
1、增強文化自信,傳承好祖國優秀的藥食文化和思想內涵,推進健康中國建設。
2、加強對藥食同源保健食品科學研究的投入,提升科學研究水平,樹立更多的有影響力的品牌。
3、明確列出不能作為藥食同源保健食品的負面清單,加強藥食同源保健食品的文獻、臨床及社會應用狀況的調查分析和評估。具體申報的藥食同源保健食品所提供的安全性資料由專家委員會進行全面系統的評價。
4、完善藥食同源保健食品相關的法律法規體系,建立符合中國特色的管理體系。
全國人大代表盧慶國:建議政策支持推動大健康產業快速、可持續發展
隨著我國經濟水平的提升和人口結構的變化,民眾對高質量醫療服務及健康產品的需求日益增長。全國人大代表、晨光生物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盧慶國建議:持續優化產業環境,提供更多產業政策,推動大健康產業快速、可持續發展,加快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
近年來,我國大健康產業呈現快速增長態勢,并顯示出巨大的市場潛力。但盧慶國代表發現,我國大健康產業與歐美發達國家相比仍存在差距,如大健康產業占GDP比重不高、創新研發能力不足、產業鏈資源分散、企業規模較小等。對此,盧慶國代表建議:
支持大健康產業可持續發展,鼓勵上下游企業、跨行業等多形式合作,打造大健康產業的集群發展模式,形成產業協同效應。
支持和培育龍頭企業,使其成為引領行業發展的核心力量。
鼓勵企業加強研發投入,增強企業創新能力,尤其在原料、功效、臨床等基礎研究方面加大扶持力度,促進產業高質量發展。
地方政府可考慮設立專項基金或出臺稅收優惠政策等方式,支持保健食品新功能產品、特醫食品等高質量創新型產品上市,增強企業開展創新活動的動力。
推動和支持企業參與制定和完善行業標準,通過標準引導和規范行業發展,提高產品和服務質量。
全國人大代表徐浩宇:促進大健康產業發展,滿足多樣化健康需求
隨著人民群眾健康需求持續增加,健康產業當前呈現出強勁的增長勢頭。從目前看來,大健康產業雖然擁有巨大潛力,但其發展必須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緊密圍繞公眾的健康需求。
對此,全國人大代表,揚子江藥業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總經理徐浩宇呼吁:
政府、社會組織、企業及公眾等各方力量通過不同形式共同推進健康促進,協調聯動相關政策,將大健康產業發展緊密融入“三醫”聯動、科研創新、中醫藥傳承發展等領域,形成合力;
推動各地積極探索構建以“預防為主”的健康管理模式;
通過促進新興業態和新技術、新應用融合發展,進一步提升個性化健康監測和管理效率,切實為公眾提供更多元、便捷、安全的健康服務,努力將全民健康的美好藍圖變為生動美景。
全國人大代表葛明華:大力發展健康消費,助力擴大國內需求
目前國內存在健康產業大而不強、健康消費供需匹配不夠精準、優質健康資源配置不均衡等問題,但同時,健康消費市場的潛力也非常大。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著力擴大國內需求,大力發展健康消費,為培育壯大新型消費指明方向。健康消費橫跨第一、第二、第三產業,正在發展成為我國消費升級的新趨勢、內需增長的新領域,但目前我國仍存在健康產業大而不強、健康消費供需匹配不夠精準、優質健康資源配置不均衡、高品質健康產品和服務供給不足、健康消費合力尚未形成、法規制度與標準規范不健全等問題。對此,全國人大代表、農工黨浙江省委會主委、杭州醫學院副院長、浙江省人民醫院院長葛明華建議:
強化政策保障,制定健康消費行業標準,統籌出臺財政、金融、產業、科技、社會一攬子支持政策,營造良好健康消費環境;
加快完善休閑旅游、文體健身、體醫融合等消費體系建設,大力拉動健康服務消費;
緊扣健康消費和數字消費結合點,積極開發“互聯網+醫療”、可穿戴健康產品和線上體育服務等新型健康消費模式和產品;
以生物制造為先進制造業發展重點,加速生物醫藥產業迭代升級,增加優質健康消費供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