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道網訊 幾經周折,終于拿到了通過微商“團購”的那幾盒口罩之后,廣西南寧的連鈺(化名)反而睡不著覺了。她忍不住疑惑,“河南廠家”生產的口罩,為何從武漢發貨?為何口罩外包裝的箱子上,會寫著“救援物資”?
2月14日,連鈺委托一起通過微商“團購”口罩的朋友,在微博上提出了這些問題之后,引起了關注。輿論直指或有人倒賣救援物資。次日,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新聞中心官方微博“認領”了這一事件的解釋權,發聲明稱,經過武漢開發區(漢南區)公安分局調查核實,這批口罩為武漢某防護用品公司生產,并非社會捐助的救援物資。
對于為何在包裝寫上“救援物資”,并且能夠毫無障礙地通過物流管制,將貨物運出武漢,該官微聲明并未作具體解釋。
武漢來的“救援物資”
2月2日,包括連鈺在內的幾十位南寧市民一起“團購”的一次性口罩,終于進入物流流程了。疫情暴發后,跟全國各地一樣,南寧醫療防護用品緊俏,許多市民面臨“一罩難求”的困境。
連鈺所在的一個團購群里,有人聯系到了一位自稱能夠代購口罩的王姓微商。團購群的朋友一共向王某購買了100盒口罩,每盒有40個。
這4000個口罩一共12800元,還包郵。平均一個口罩3.2元,大家都覺得,價格還能接受。
快遞大多停運,不時有人在團購群催問,口罩到哪兒了?而大家的疑惑,也正是從看到物流信息之后開始的。2月3日,物流顯示“快件在武漢漢南區漢南營業點已裝車”。也就是說,這批口罩是從武漢發貨的。
對此,微商的解釋是,“口罩總廠基本都是湖北”。
作為此次疫情最大重災區,此前武漢各醫院多次傳出醫療防護物資告急甚至告罄,民間的口罩缺口也存在多日,每天都有外省市捐贈的口罩運往武漢。并且當時,口罩已經作為“戰時物資”,在湖北省內被統一調配,多數口罩生產廠家被政府部門征用,以便第一時間將醫用口罩送往一線醫護人員手中。
這樣的情況下,為何還有口罩能從武漢發出,并且發往疫情輕微的外省市?口罩發貨前,那位王姓微商曾清清楚楚告訴購買者,這批口罩是河南工廠出口日本的產品。而本應河南發貨的口罩,卻在武漢出發,廠家也變成了武漢本地廠家。
一周后,這批從武漢發貨的口罩到達南寧。還沒等快遞員配送,公安部門先聯系上了買家。理由很簡單,疫區過來的口罩,出于安全起見,需要查問清楚。
幾位買家在警方工作人員陪同下前去驗貨,這時,他們第一次看到裝著口罩的外包裝箱子上,用黑色水筆寫著“救援物資”四個字。這四個字徹底激發了買家們的不安。
大家讓負責采買的小葉繼續聯系微商,問清口罩來源。同時,有人通過快遞公司了解到,自從武漢封城以后,的確有物流管制。個人從武漢發往外地的快遞,原則上是三公斤及以內。
“這批口罩有兩千個共計兩箱,發貨單顯示重量是22公斤,為什么這批口罩可以在這個時期發出來?”這是多數買家最疑惑的問題。
“都是靠關系拿的貨”
口罩暫時被南寧警方扣押的時候,小葉負責跟微商以及口罩廠家聯絡,隨后在團購群內公示。這批口罩的生產廠家——武漢華世達防護用品有限公司的聯絡人何雄告訴她:這批貨沒有問題,公安這里已經出示了證明。不過,小葉至今不清楚這句話的含義。
2月11日,這批武漢口罩的質檢有了結果,產品合格,質檢部門將這批口罩還給團購的買家們。
領回口罩之后,大家疑慮未消。連鈺和朋友在微博上發文質疑之后,網友敏感地懷疑到,會不會是有人將外地捐贈的救援物資拿來倒賣了?
網絡上的輿論驚動了口罩生產廠家。2月15日,何雄給小葉來電,表示“現在網上沸沸揚揚,我們很被動”,并稱自己這兩天多次被電話騷擾。
小葉對于微博的事并不知情,她對何雄說,如果你被騷擾了,可以報警。“報案有什么用呢?我們武漢是重災區,現在我們把口罩寄到別的地方去,本來就是眾矢之的。”何雄對她說。
“網友揪著救援物資幾個字不放,那幾個字肯定是別人寫上去的,有人想通過這個來害我們廠。”何雄否認口罩外包裝箱子上“救援物資”四個字是自己或者廠方所寫。
但負責收寄這批口罩的快遞員與何雄有著不同說法。一周前,這批口罩還在武漢市漢南區。負責那一片區的快遞小哥回憶道,那天,寫著“救援物資”的大箱子大概有七八十箱。“一起寄的,字是他們自己寫的。”該快遞員說。
王姓微商則表示,就在這批口罩運出武漢的次日,該廠的口罩就“完全發不出來了”,因為“政府的人在那邊監管,一出貨就運往災區”。
此外,該微商還透露,現在他們拿口罩,已經是“一手過一手”,“我不知道我是第幾手了,我只知道這是朋友那邊出來的貨,他也是找的別人拿的。直接找廠家,根本不會給你貨。人家都是靠關系拿的貨,出來再高價賣。”
中國人民大學商法研究所所長劉俊海認為,從重災區大量賣口罩到外省市無論如何是說不過去的,這違反疫情防控時期,物資集中調配、優先供應重災區和一線的原則。“此前大理截胡重慶口罩時為什么讓人憤怒,也是因為違反這個原則。”
另一方面,他建議武漢乃至湖北盡快摸清口罩的真實供需狀況,“究竟整個武漢、湖北需要多少口罩?本地自己能夠生產多少口罩?國內外人士捐了多少口罩?如果本地產能足夠,那么外地是不是可以不用捐了?”
廠家生產之困
2月15日,輿論發酵的第二天,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新聞中心官方微博發聲明稱:“經查,何雄在網上出售的口罩來源于武漢華世達防護用品有限公司,該公司生產出口口罩等防護用品……網友質疑的口罩是武漢華世達防護用品有限公司生產,不是社會捐助的救援物資,該公司已向區公安分局出具了關于何雄于2月1日從該公司提取口罩的情況說明。”
但是這樣的聲明被網友認為是避重就輕,不僅沒有說明為何箱子上寫著“救援物資”,也未解釋外售口罩的正當性,質疑聲隨之而來——“目前口罩生產管控嚴格,需地方委托授權,而在物資奇缺的湖北省內卻有工廠可以開工做微商”“全世界都知道武漢缺口罩,武漢還能往外賣口罩”“如果本地產能充足,為什么還要外地志愿者千里迢迢買同樣口罩往湖北寄”……
而此次輿論漩渦中心的口罩廠家——武漢華世達防護用品有限公司,此前曾被當做“抗疫”中的先進企業被多家官媒報道。“只要黨和政府號召,我們承諾無限期復工生產防護品。”該公司總經理何振華接受新華社、光明日報等多家媒體采訪時均表示,考慮到當前武漢急需醫療防護產品,公司及全體員工同意延遲休假,開足馬力投入生產,直至疫情緩解。
據此前媒體報道,該公司每天可生產普通醫用口罩60萬支、N95口罩5000支、高級別防護服2000件。而此前,武漢華世達是一家專門做出口防護產品的企業,在國內尚未取得醫療器械生產許可證。疫情暴發之后,湖北省市場監管局向該公司緊急核發二類醫療器械生產許可證,準許該企業在國內生產醫療防護品。
有行業內知情人士告訴中國新聞周刊,出于疫情發展的醫療需要,許多制造企業在節假日召回員工需要一定成本,“這時候都是虧本在生產,除了生產成本、員工工資支出,很多生產醫療相關用品、配件的企業都是成本價給到一線,即便這樣,這個錢也不知道什么能收回,資金壓力很大。”該知情人士對某些廠家被征用后、自尋銷路的做法表示理解。
這樣的說法,在何雄與買家的溝通中得到相互佐證。他曾表示,企業如果全部供應政府,沒有一點外銷的話,就會每天處于虧本狀態。就此,中國新聞周刊向何雄求證,但未收到回復。
此前,已有多家媒體報道過口罩口罩、隔離服等生產企業虧本生產,甚至“生產一個虧一個”。由此,國家也出臺了相應的補貼政策。為鼓勵企業增產增供應對疫情緊缺物資,2月9日,中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財政部以及工業和信息化部通知,疫情防控期間,N95口罩等十類醫療防護產品將由政府兜底采購收儲,國家相關部門應幫助企業解決資金、資質、生產場地、設備購置和原材料采購等實際困難。
截稿前,武漢華世達防護用品有限公司未對外售口罩的原因作出回應。但此次事件值得思考之處,或許不僅是那4000個口罩的出處和去處。“希望通過這個事情,一是督促有關部門能夠做好統籌,二是真正滿足公眾的知情權。”劉俊海說。
【責編:瑾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