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道網訊 在11月2日舉行的2020中國特殊食品大會(第五屆)上,中國營養保健食品協會會長邊振甲指出,疫情催生營養健康需求,特殊食品產業發展空間巨大但內生動力不強,產業發展營商環境不佳、科技創新和產業技術升級乏力、產業鏈供應鏈尚不完善、科普宣傳力度不夠等問題依然存在。
邊振甲介紹,今年是《食品安全法》明確特殊食品定義5周年,受益于“健康中國”國家戰略指引和人民群眾對營養健康的追求,5年來,特殊食品產業得到迅速發展,產業規模持續壯大,對國民經濟的貢獻不斷攀升。2019年,特殊食品制造企業2000余家,保健食品經營企業120余萬家,從業人員600余萬人,實現主營業務收入超6000億元,是保民生、保穩定、保供應、保就業的重要產業。
5年來,特殊食品實行了注冊審批全球最嚴、產品出廠批批檢、生產經營需許可、事中事后強監管、監督抽檢全覆蓋、處罰問責最嚴厲的監管,行業秩序整體大有好轉,產品質量安全水平穩步提升。2019年特殊醫學配方食品、嬰幼兒配方乳粉、保健食品監督抽驗合格率分別達到98.2%、99.8%、99.2%以上。
“產業快速發展的同時,還應直面存在的問題。”邊振甲指出,特殊食品產業發展空間巨大而內生動力不強。一是產業發展營商環境不佳,作為一種快速消費品,監管資源、管理思路、技術手段等還不適應產業發展需求,產品消費升級需求呼喚制度創新;二是科技創新和產業技術升級乏力,新產品新業態新模式新消費發展動力不強,特殊食品尤其明顯;三是產業鏈供應鏈尚不完善,卡脖子問題依然普遍存在,高質量的原材料供應對國際市場依賴程度高,應在醫生指導下使用的特殊醫學用途食品(簡稱“特醫食品”),進入醫療機構障礙重重;四是科普宣傳教育不夠,消費者、醫務工作者和營養師認知較弱,與發達國家還存在較大差距。
邊振甲強調,科技是產業發展的重要引擎,在這個關鍵時期,要調整產業結構,重視技術創新,不斷開發高水平的新產品,升級產品服務,關注從生產端到用戶端的數字化轉型,開辟新的價值增長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