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4日,全國政協十三屆四次會議開幕。作為近年來兩會的熱點議題之一,中醫藥的發展一直備受關注。特別是在去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間,中醫藥在疫情防控中發揮出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與此同時,中醫藥與互聯網的深度融合也為其帶來了一條新的發展道路,這讓不少從業者以及兩會代表都看到了中醫藥產業良性發展的希望。
近日,全國人大代表、天津市中醫藥研究院副院長張智龍在接受采訪時表示,“中醫藥作為國粹已經走出國門,但如何提高其國際美譽度和影響力,則需要‘現代方法’”。在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等媒體舉辦的2021“兩會·健康策”中醫藥專場上,“人民英雄”、中國工程院院士張伯禮則表示,“中醫藥高質量發展的核心是科技創新。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技術的涌現發展,為中醫藥行業的創新發展釋放出了巨大想象空間”。
實際上,中醫藥正與互聯網越來越緊密地結合。在去年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山東中醫藥大學附屬眼科醫院院長畢宏生就曾說過,“大力提升中醫藥信息化服務水平,加快發展互聯網中醫醫院建設,利用互聯網技術優化和延伸中醫藥服務”是未來中醫藥發展的關鍵。在更早之前,2015年“互聯網+”行動計劃提出后,“互聯網+中醫藥”的熱度就已經在漸漸上漲。
對于普通人來說,“互聯網+中醫藥”究竟意味著什么?“互聯網+中醫藥”又為何如此受業內追捧?對此,業內人士表示,“互聯網+”帶來的第一大優勢就是看病更方便。這個“方便”不僅體現在患者不用為了去醫院奔波,還體現在整個接診流程的簡化上。以京東健康與河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聯手建立的“河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京東互聯網醫院為例,在接診環節,AI技術可根據對患者主訴內容的識別,進行智能導診和分診,并且可以將患者主訴癥狀與醫生擅長領域做精確匹配。
其次,“互聯網+中醫藥”也意味著患者與優質醫療資源的連接更方便。在傳統的醫療模式下,優質醫療資源主要集中于一、二線城市,外地患者想要找專家看病相當耗時費力。但在“互聯網+中醫藥”的助力下,患者足不出戶就能夠與業內最頂級的專家進行實時交流。2020年6月7日,京東健康中醫院及中醫會診中心上線。京東健康中醫院邀請國醫大師、名老中醫及其專家團隊入駐,目前已有包括張大寧等7位國醫大師、高思華等9位國家級名老中醫領銜的9000多位中醫科醫生入駐,組成了強大的中醫陣容,為患者和用戶提供在線問診、復診續方、團隊會診等服務。
第三,原先中藥從抓到煎的繁瑣流程,現在也可以簡化為在手機上動動手指即可實現。2020年9月2日,“京東健康中藥飲片服務平臺”正式上線。用戶問診后,將獲得由專業團隊提供的中藥代煎服務,有效降低因不當操作帶來的有效成分流失。同時,平臺已經實現了“按方抓藥”功能:用戶僅需手機拍照處方并上傳,包括同仁堂健康、康仁堂、本草方源等業內的中藥飲片領軍企業,都將在符合平臺標準前提下,為用戶提供品質優良、符合國家及平臺標準的中藥飲片相關服務。
而對于百姓普遍關注的中藥品質參差不齊的問題,京東健康通過與同仁堂健康等眾多合作伙伴推出“京東健康中藥飲片品質及服務平臺標準”,將包括中藥材產地及質量管控機制、中藥飲片全檢機制、智慧煎藥中心五大管控標準、供應鏈全程溯源體系、紅線機制等內容在內的平臺經營中藥飲片的標準規范進行統一,并以此推動行業標準建設。
近年來,新技術的運用,,“中醫也能上網看”正在被越來越多的人接受,傳統中醫藥文化也由此煥發出新的活力。如借助于人工智能、5G等技術優勢,京東健康就按照中醫問診“望”的流程需求,通過設置患者視頻拍照、舌像上傳功能,幫助醫生收集更真實有效的信息;基于中醫“十問歌”,設置量表填寫等操作,方便醫生全面掌握患者基礎病情。而針對中醫的用藥特色,京東健康還量身打造“十八反十九畏”處方審核規則,以增加用藥安全性,并運用自然語言處理等技術,建設了擴展性更好的藥品庫和中藥經典方,利用AI技術幫助醫生最大程度規避用藥風險。
在中醫藥價值凸顯的當下,可以預見“互聯網+中醫藥”仍將成為今年兩會又一熱點。正如張伯禮院士所說,中醫藥“不僅是抗疫有力的武器,也是今后治療重大疾病、疑難疾病、老年病的法寶。讓我們大家共同努力,一起完成新時代賦予中醫藥人新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