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銷道道網訊 2018年7月,56歲的張書清從一名醫生轉身成為長沙市雨花區社會福利中心院長時,沒想到自己有一天會受到如此多的關注。
而這一切,都源于長沙市雨花區社會福利中心所管轄的六家社區嵌入式養老機構。張書清說,從2017年11月起,六家機構相繼由湖南康樂年華養老產業集團開辦。
2019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大力發展養老特別是社區養老服務業,對在社區提供日間照料、康復護理、助餐助行等服務的機構給予稅費減免、資金支持、水電氣熱價格優惠等扶持。“社區養老”一詞成為政策與養老市場的聚焦點。
全國人大代表、湖南大學金融與統計學院教授張琳對經濟觀察報表示,在中國老齡化加劇的背景下,發達國家近百年來分階段逐步呈現的養老、醫療、照料問題以及老齡化條件下經濟可持續發展等問題,將在中國短時期內集中呈現,養老市場需求巨大。
開到小區里面去
8-10張床位,140-160平米,這是張書清所負責的六家社區養老機構普遍情況。張書清介紹,社區養老機構選址也有其道理,“首先是一碗湯的距離,入住老人家人從家里送一碗湯過來,到達機構時依然是熱的;其次機構所在小區建設年代比較久,這里有穩定的入住需求。”
關于社區養老機構收住的老人特點,張書清說:“基本是能自理或半失能的,機構還能提供1-2名老人的托老服務。全失能的老人,一般會動員他們前往大型養老機構。”
民政部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超2.49億,占總人口比例達到17.9%,老年人口數量首次超過0-14歲人口數量,老少比迎來歷史性拐點。
基于此,社區養老服務業的發展能否跟上老齡化步伐,滿足市場的需求成為民眾與政策的關注點。
中國社會科學院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研究員王廣州對經濟觀察報表示:“目前全國養老服務機構建設與人口老齡化相比遠遠滯后。當前國家應對人口老齡化的戰略主要呈現強調居家養老為主,機構養老為輔的基本格局。”
養老資源整合的建立,也是北京大學護理學院副教授謝紅眼中,未來社區養老服務發展所需邁出的關鍵一步。
謝紅表示,在資源有限的前提下,政府需要考慮哪些是社區養老服務的剛需,哪些是政府兜底保障的范圍,其余應該交給社會化市場機制去調節,最終達到整合兩種資源。
她認為,首先是對現有資源的再利用。其次是多項政策能真正落實到社區層面的有效機制。
道路阻且長
能否盈利是張書清作為養老機構的院長必須考慮的問題。“如果機構持續虧損,機構便無法持續經營下去。開一個社區養老機構,正常運營下至少要兩年多才能回本。”
張琳表示:“中國應對養老問題任務繁重艱巨,僅靠政府力量遠遠不夠,吸引社會資本進入養老產業已經成為重要議題;另一方面,社會資本進入社區養老的道路阻且長,全國民辦養老機構占比僅為四成,制約了養老服務的多樣化、多層次供給。”
在張琳的數次走訪與研究過程中,她發現,社區養老機構兩年多回本是最快的,開辦一個大型養老機構很多年都難以回本。同時,養老產業是一個薄利產業,老人的支付能力有限,這也是社會資本進入養老產業積極性不高的一個原因。
面對這種局面,2016年12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全面放開養老服務市場提升養老服務質量的若干意見》,提出降低準入門檻,引導社會資本進入養老服務業。此后中央到地方,出臺了多份文件涵蓋養老服務用地優惠,鼓勵社會資本參與養老服務業發展。
在養老機構“一床難求”的另一面,養老負擔也成為了老人們的心頭難。
以張書清管理的社區養老機構為例,入住老人需繳納的費用包含護理費、床位費與伙食費三塊,平均一人一月3100元左右。作為對比,2018年湖南省企業退休人員月人均基本養老金不足2500元。
長期護理保險制度應運而生。
2016年6月,人社部發布《關于開展長期護理保險制度試點的指導意見》,在上海、南通、成都等15個城市展開試點,探索試行長期護理保險制度。
謝紅表示,建立長期護理保險制度應對老齡化,以保險方式購買社會機構提供的服務,激勵社會力量參與養老護理,減少醫保資源浪費,減輕政府與家庭養老的壓力,滿足失能人群和失能照護服務的需求。此次,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擴大長期護理保險制度試點,讓老年人擁有幸福的晚年。
謝紅介紹,長期護理保險不是簡單的籌資與支付政策的建立,擴大發展長期護理保險制度試點需考慮長期護理保險制度所保障對象人群,為此,需建立全國相對一致的制度設計,包括建立全國的失能評估標準、服務標準與支付標準。基于此,才能確定長期護理保險的籌資水平和渠道。
謝紅同時表示,在擴大試點過程中,逐步反映各類問題,在解決問題同時,達到對失能評定標準、完善長期護理保險體系。“未來,希望各個政府職能部門能協作驅動,讓系列養老政策真正落實到社區層面,讓機構和老人能接的住、享受到。”
【責編:Far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