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銷道道網訊 隨著推進健康中國建設國家戰略的深入實施,各地相繼出臺多項舉措助力大健康產業發展,并將發展大健康產業作為促進當地經濟結構轉型升級、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著力點,以及新的經濟增長點。邁入2019年,大健康行業有哪些值得注意的趨勢呢?
21世紀健康產業已經成為全球熱點,健康產業也將成為繼IT互聯網產業之后的全球財富集中產業。
隨著推進健康中國建設國家戰略的深入實施,各地相繼出臺多項舉措助力大健康產業發展,并將發展大健康產業作為促進當地經濟結構轉型升級、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著力點,以及新的經濟增長點。同時,我國居民收入水平不斷提高,消費結構升級不斷加快,人們對生活質量的要求日益提高,健康產業迎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和廣闊的發展前景。?
近些年的發展,為大健康產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展望未來,從政策、宏觀和微觀層面,大健康產業都呈現出一些趨勢。
利好政策仍將持續
當前,由于工業化、城鎮化、人口老齡化進程加快,疾病譜、生態環境、生活方式不斷變化,我國仍然面臨多重疾病威脅并存、多種健康影響因素交織的復雜局面,因此,健康問題越來越多地被百姓提及。
民之所望,政之所為。
2016年8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衛生與健康大會上強調,“要堅持正確的衛生與健康工作方針,以基層為重點,以改革創新為動力,預防為主,中西醫并重,將健康融入所有政策,人民共建共享。”“將健康融入所有政策”,是國家衛生與健康工作方針的重要內容,成為推進“健康中國”建設,實現全民健康的重要手段之一。
2016年10月25日,國務院印發《“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這是建國以來首次在國家層面提出的健康領域中長期戰略規劃。《綱要》明確了今后15年健康中國建設的總體戰略,突出強調了三項重點內容:一是預防為主、關口前移,推行健康生活方式,減少疾病發生,促進資源下沉,實現可負擔、可持續的發展;二是調整優化健康服務體系,強化早診斷、早治療、早康復,在強基層基礎上,促進健康產業發展,更好地滿足群眾健康需求;三是將“共建共享,全民健康”作為戰略主題,堅持政府主導,動員全社會參與,推動社會共建共享,人人自主自律,實現全民健康。
之后,《促進民間投資健康發展若干政策措施》《關于推進老年宜居環境建設的指導意見》《關于加快發展健身休閑產業的指導意見》《關于全面放開養老服務市場提升養老服務質量的若干意見》《關于開展健康城市健康村鎮建設的指導意見》《關于中央財政支持開展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改革試點工作的通知》《關于促進和規范健康醫療大數據應用發展的指導意見》《關于推進醫療衛生與養老服務相結合的指導意見》等幾十項相關政策陸續出臺,針對大健康相關領域的發展現狀、問題給予具體措施和指導意見。
目前來看,我國大健康產業呈現蓬勃發展之勢,根據國家相關規劃,到2020年,“健康中國”帶來的大健康產業市場規模有望達到10萬億元;2030年將超過16萬億元,是目前市場規模的3倍。
未來十年是大健康產業的黃金十年。結合發達國家的健康產業發展經驗來看,中國大健康產業占GDP的比重不足 5%,與發達國家的10%以上有很大差距。在產業結構調整成為主流趨勢的情況下,中國鼓勵大健康產業發展出臺利好政策的可能性仍將持續。
中醫藥份額逐步擴大
中醫藥作為中華文明的杰出代表,是中國各族人民在幾千年生產生活實踐和與疾病作斗爭中逐步形成并不斷豐富發展的醫學科學。在歷史發展進程中,中醫藥兼容并蓄、創新開放,形成了獨特的生命觀、健康觀、疾病觀、防治觀,實現了自然科學與人文科學的融合和統一,蘊含了中華民族深邃的哲學思想。隨著人們健康觀念變化和醫學模式轉變,中醫藥越來越顯示出獨特價值。
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中醫藥發展。中醫藥與西醫藥優勢互補,相互促進,共同維護和增進民眾健康,已經成為中國特色醫藥衛生與健康事業的重要特征和顯著優勢。
2016年12月6日,國務院發表的《中國的中醫藥》白皮書中指出,中國高度重視中醫藥事業發展。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以來,黨和政府把發展中醫藥擺上更加重要的位置,作出一系列重大決策部署。
白皮書指出,2016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作為今后15年推進健康中國建設的行動綱領,提出了一系列振興中醫藥發展、服務健康中國建設的任務和舉措。國務院印發《中醫藥發展戰略規劃綱要(2016—2030年)》,把中醫藥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對新時期推進中醫藥事業發展作出系統部署,預計到2020年,實現人人基本享有中醫藥服務,中醫藥產業成為國民經濟重要支柱之一;到2030年,中醫藥服務領域實現全覆蓋,中醫藥健康服務能力顯著增強,對經濟社會發展作出更大貢獻。
據大數據顯示,2017年,我國中醫藥產業建設取得了新進展,產業規模已經達到17500億元,同比增長21.1%。中醫類醫療機構診療人次突破10億人次;醫療收入達到3648億元,接近醫療機構總收入的10%;中醫類衛生人員總數達到122.5萬人,執業醫師54.3萬人,占比44.3%;全國在業中醫館數量達到477家,年均增長78.1%。據《中國的中醫藥》白皮書介紹,至2020年,我國中醫藥大健康產業將突破3萬億元,年均復合增長率將保持在20%左右。
2018年,中央和地方在促進中醫藥發展、現代化與標準化等方面,陸續出臺多項配套政策,比如,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發布《省級中藥飲片炮制規范修訂的技術指導原則》《古代經典名方中藥復方制劑簡化注冊審批管理規定》《中藥藥源性肝損傷臨床評價技術指導原則》;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科技部印發《關于加強中醫藥健康服務科技創新的指導意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簽署國務院令,對《中藥品種保護條例》等10部行政法規的部分條款予以修改,對《中藥品種保護條例》作出多項修改;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印發《國家基本藥物目錄》(2018年版)等。這些政策的發布大大提升了中醫藥服務能力,助推健康中國建設效應凸顯。
另外,中醫藥的國際化也隨著“一帶一路”倡議在沿線各國推進。據《中醫藥“一帶一路”發展規劃(2016—2020年)》,到2020年,中醫藥“一帶一路”全方位合作新格局基本形成,與沿線國家合作建設30個中醫藥海外中心,頒布20項中醫藥國際標準,注冊100種中藥產品,建設50家中醫藥對外交流合作示范基地。中醫藥已成為中國與東盟、歐盟、非洲、中東歐等地區和組織衛生經貿合作的重要內容。未來,中醫藥在海外的發展還在人才供應鏈、產業供應鏈、金融供應鏈方面進行積極搭建,最終推動中醫藥的國際化。
大企業繼續跨界大健康
大健康產業的蓬勃和市場的藍海吸引了眾多企業布局。
近年不少制藥企業進軍大健康領域,尋找新的利潤增長點。藥企在發展大健康領域有著科研、技術等天然的優勢,所以轉入大健康領域并不意外。而多家非相關大型企業跨界大健康產業,則預示著大健康產業的潛力和前景。
2015年,阿里上市前,馬云提出“Double H”戰略——Health & Happiness,阿里未來的戰略核心圍繞“健康”和“快樂”,“健康”在“快樂”之前。上市前,在阿里體系內擔當發動機的版塊是電商、支付、云等,而醫療健康和娛樂業務則在未來承擔重任。可見,醫療健康在阿里戰略宏圖中的重要地位。
阿里健康主要做了兩件事:一是將與醫藥電商相關的業務持續注入,包括天貓醫藥館的代運營、藍帽子保健業務以及近期并入的醫療器械電商業務;二是在淘寶和支付寶等平臺提供服務的入口,實現資源的打通和轉化。效果很明顯,阿里健康的收入持續增高,從2015財年的3042萬元激增至2018財年的24.42億元,今年醫療器械電商業務的并入,后續收入增長將更為強勁。
從成立阿里健康,提供天貓醫藥服務,上線支付寶“未來醫院”,阿里云醫療AI技術與模式更新,到如今聯手新華制藥,與同仁堂、九州通等發起國內首個“全國家庭過期藥品回收聯盟”,阿里系大健康版圖不斷拓疆辟土。
騰訊則是在2014年宣布進入大健康領域,在2016年加快了在大健康領域的布局步伐,投資了幾十個醫健項目,啟動“騰愛醫療”戰略,將智能終端、醫生平臺、金融醫保,以及健康大數據這四項業務彼此聯動,構建起“互聯網+慢性病”管理模式閉環。同時,騰訊還控股企鵝醫生,布局線下診所,致力于通過互聯網共享的創新方式,打造“預防檢測+治療+康復管理”的服務閉環。
另外,百度、京東、小米等互聯網巨頭也在布局互聯網醫療和大健康領域不遺余力。
2019年1月12日,在青島舉行的萬達集團2018年年會上,萬達集團董事長王健林提出正式全面進軍健康產業,明確萬達大健康將以醫院為核心,綜合醫藥、康養、商業、培訓多種產業為一體,走創新健康產業新模式。
王健林對萬達大健康產業規劃布局提出了具體方向:今年內在廣州、成都等5個一線城市大健康國際醫院全部落地,至少3個項目開工建設;盡早完成國內首創的單個國際醫院管理合同模板;設計世界一流的花園式國際醫院,反映全世界最新研究成果,建成智慧醫院,綜合水平要比美國現有醫院高;組建國際醫院的中方團隊骨干人才全部都要赴美國培訓。
王健林表示,近年來萬達推進輕資產戰略聚焦優勢產業,對一些非優勢產業采取了退出瘦身的策略,但萬達絕不是放棄發展新興產業,對于不是傳統產業、科技含量高、又看準了的新興產業,萬達還是要進入,而且全力推進。大健康產業就是萬達重點突破的戰略產業。
這些大企業跨界大健康產業的動作預示著大健康產業的發展潛力,也將引領更多企業關注和跨界大健康產業。
中國營養保健品行業日漸成熟
從20世紀80年代起步的中國營養保健品行業,在短短二十多年時間里,已經迅速發展成為一個獨特的產業。在國民從溫飽向健康消費邁進的進程中,注重健康已經成為當今人們的共識,這些觀念催生了保健品消費的大市場,營造了保健品產業發展的廣闊空間。
如今,營養保健品市場的幼稚期已經逐漸過去,消費者進入了理性選擇階段。隨著消費經驗的積累和知識水平的提高,消費者越來越重視自己身邊的口碑宣傳,不再輕信廣告。人們不再盲從,而是開始甄別、挑選、確定適合自己的保健品。消費者對產品的功能認識在不斷加深,并逐漸形成消費理性,會側重選擇品質可靠、知名度較高的保健品品牌。
未來10年,中國營養保健品的發展,將沿著一二線城市到三四線城市、老年人到中青年、滋補功能到健康膳食補充劑的方向“進化”。
當然,正是因為營養保健品行業的火熱,在商業利潤的刺激下,也產生了一些保健品虛假或夸大宣傳等市場亂象,造成了不良的社會影響。但個別的企業或個人行為,不能否定中國營養保健品行業日漸成熟的現狀。
2019年1月8日,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召開電視電話會議,由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安部、民政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農業農村部、商務部、文化和旅游部、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等13個部門決定,自2019年1月8日起,在全國范圍內集中開展為期100天的聯合整治“保健”市場亂象百日行動。
一方面,國家重拳出擊整治行業亂象,另一方面,各企業和相關人自律規范宣傳和銷售行為,再一方面,相關部門加大對消費者識別、購買和使用保健品做正確引導,多方共同努力,將能促進中國營養保健品行業的良性發展。
據中投顧問數據顯示,受益于經濟水平提高、人口老齡化和健康意識的增強,保健品行業在我國迅速發展。我國保健品行業規模從2002年的442億元增長至2017年的2376億元,年均復合增速超過10%。預計2019年我國保健品市場規模將達到2844億元,未來五年(2019-2023)年均復合增長率約為8.24%,2023年將達到3904億元。
大健康關聯細分產業興起
隨著大健康產業的熱度不減,除了醫療、保健品、健康管理等大健康緊密相關產業,將會有更多的細分產業因為大健康產業的蓬勃發展而方興未艾。
例如,隨著中國居民醫療保健意識的成熟和旅游習慣的逐漸養成,醫療旅游尤其是海外醫療旅游加速發展,正在進入平臺化發展階段,海內外市場資源流動也在不斷加速。據相關數據顯示,全球醫療旅游產業從2000年不到100億美金,已經飆升到2017年的7000億美金,并且以每年20%的速度保持增長,目前已經成為全球增長最快的新興產業之一。
易觀智庫《2016年中國海外醫療旅游市場專題研究報告》分析,迄今為止中國出境醫療旅游發展大致經歷了三個階段:探索階段在2000年到2010年,患者自主求醫,主要以疑難病癥尋診為主,供需關系不明確;起步階段為2011年到2014年,以旅游機構起家居多,小規模會所形式機構服務出現,滿足少數高凈值人群出國休養、健康檢查的需求;平臺化發展階段始于2014年,隨著市場需求增長,互聯網技術成熟,平臺化的服務供應商出現,包括了在線OTA、醫療服務商,消費人群擴展到中產人群。
不僅出境醫療旅游市場火熱,國內也在不斷探索中醫藥健康旅游等產品建設。
2016年,國家旅游局和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聯合下發了《關于開展國家中醫藥健康旅游示范區(基地、項目)創建工作的通知》和《關于促進中醫藥健康旅游發展的指導意見》。
《關于開展國家中醫藥健康旅游示范區(基地、項目)創建工作的通知》指出,用3年左右時間,在全國建成10個國家中醫藥健康旅游示范區,100個國家中醫藥健康旅游示范基地,1000個國家中醫藥健康旅游示范項目,全面推動中醫藥健康旅游快速發展。
《關于促進中醫藥健康旅游發展的指導意見》提出到開發中醫藥健康旅游產品、打造中醫藥健康旅游品牌、壯大中醫藥健康旅游產業、開拓中醫藥健康旅游市場、創新中醫藥健康旅游發展模式、培養中醫藥健康旅游人才隊伍、完善中醫藥健康旅游公共服務、促進中醫藥健康旅游可持續發展等八個重點任務。要求到2020年,中醫藥健康旅游人數達到旅游總人數的3%,中醫藥健康旅游收入達3000億元;到2025年,中醫藥健康旅游人數達到旅游總人數的5%,中醫藥健康旅游收入達5000億元;培育打造一批具有國際知名度和市場競爭力的中醫藥健康旅游服務企業和知名品牌。
2019年1月3日至4日,全國文化和旅游廳局長會議在北京召開。會上,文化和旅游部黨組書記、部長雒樹剛作工作報告,部署了2019年文化和旅游工作的10項重點任務,其中在不斷豐富產品有效供給任務中明確要引導推動中醫藥健康旅游等度假休閑旅游產品建設。
當然,除了醫療旅游,在人工智能、環保、體育、養老、保險、康復服務等多種大健康產業細分領域,都將會有更多的細分產業、商業模式或產品興起,不斷為中國人民的健康需求服務。
【責編:道正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