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道網訊 隨著第一批90后步入“中年危機”,圍繞這群擅長“朋克養生”的年輕一代展開的“護發攻堅戰”全面打響。
黑芝麻核桃粉、核桃芝麻黑豆粉、桑葚黑豆粉……
當各式各樣的“養發秘笈”在大把大把脫落的頭發面前黯然失色的時候,“左手增發劑,右手枸杞茶”已經成為很多人的養生“標配”。
更令人感到惶恐的是,坊間傳言,第一批90后已經開始植發……
艾瑞咨詢的數據顯示,2015年到2017年我國植發用戶出現了爆發式增長,百度上關于“植發”的關鍵詞搜索增長114%。2017年,阿里健康聯合阿里數據發布了《拯救脫發趣味白皮書》,里面提到,2017年我國植發行業整體規模已經超過90億。
隨著市場上對植發的需求日益增多,國內植發行業的競爭格局也在逐漸成形,這個正蓬勃興起的醫美行業,商機可期。
聰明的腦袋不長毛?
脫發是頭發脫落的正常現象,處于退行期、休止期的毛發與新生毛發一直是處于一種動態平衡的狀態,因此正常人即便是有脫發癥狀也不必過于擔憂,頭發總量基本可以維持正常。
但是受脫發困擾的人群顯然已經不屬于這個正常的脫發范疇。異常脫發的類型及原因大致有以下幾類:
深受脫發困擾的小楊今年30歲,為了看上去發量多一些,她常年保持著蓬松的卷發發型。看著路上留著“黑長直”發型的女性,小楊笑言:“想都不敢想。”小楊告訴記者,大學畢業后她開始對發量產生擔憂,甚至為此減少了洗頭的次數。最近,小楊開始研究植發。
與小楊輕微的脫發不同,今年50歲的谷先生天生頭發稀少,過了40歲開始變成“地中海”。為了美觀,谷先生選擇把頭發全都剃掉,“光頭比地中海好看多了。”但是在朋友的推薦下,谷先生第一次為頭發走進美容院。
與那些發量堪憂的愛美人士相比,26歲的詹小姐看起來并沒有脫發危機,但是她卻早早地種植了“發際線”。詹小姐告訴記者,和她一起植發的小伙伴不僅有中年大叔,也有剛畢業的學生和職場新人,“我不會覺得年紀輕輕植發很丟臉啊,愛美之心人皆有之。”?
在《拯救脫發趣味白皮書》中有個關于脫發人群年齡層的區分,80后占脫發人群的38.5%,而剛步入職場不久的90后成為僅次于80后的“脫發主力軍“,占36.1%。很顯然,受脫發這一亞健康困擾的情況年輕人更愿意為此做出改變。
不過從性別維度看,成年男性的脫發程度依然比女性更嚴重。據不完全統計,中國約有1.05億男性正在與脫發作斗爭,而女性則有0.24億人左右。
如此體量龐大的脫發群體,造就了一個醫美細分領域——植發日益增長的市場需求。
技術簡單 操作精細
植發的原理很簡單,取人體頭發較為茂盛區域(多為后腦部位)的毛囊,分離成單株或者多株毛囊單位,經過顯微外科技術,把健康有活力的毛囊單位移植到需要的部位,讓其在新的部位存活、成長。
目前得到國際認可的植發技術有FUT和FUE兩種。
1個毛囊就是1個“單位”,植發后1個單位一般會長出1~4根頭發。從事美容整形工作5年的張醫生向記者講解了詳細的植發過程。
首先,并不是所有人適合植發手術。植發前,醫生會使用毛囊檢測儀為顧客檢測毛囊健康情況,這個過程實際上是在檢測顧客取發區的頭發生長狀態,如果毛囊壞死嚴重甚至是沒有健康取發區,是不適合進行植發手術的。
張醫生告訴記者,被取走毛囊的地方是不會再長出頭發了,“這也是為什么通常取發區域會比較大,這樣在較大面積上分散取走毛囊,整體上對美觀程度不會有大的影響。”
種植發際線的詹小姐總共移植了1000多個單位,整體上看不出有何變化。但是對于脫發情況較為嚴重的人,取發區的情況可能就不會這么樂觀了。
取毛囊一般會在20倍顯微鏡下進行操作,對醫生手法要求很高,因為要防止破壞毛囊本身的包裹物,保證毛囊的活性。同時,被取下的毛囊存活時間有限,整個取發過程一定不能過長。取毛囊之前,醫生會先給顧客取發區的頭皮打上麻藥,麻藥劑量視取發量而定,過多過少都會嚴重影響顧客的體驗甚至是健康。
此時,被取出的毛囊會被暫時存放在培植液當中。植發手術開始前,是嚴謹的消毒環節,接著,醫生會在提前與顧客溝通好的植發區域進行打孔,這個環節中,孔的深淺依舊考驗著一個醫生的植發技藝。然后使用植發筆將健康毛囊植入孔中即可。
“看了詳細的植發過程,我有點打退堂鼓了。”小楊在采訪中說道,接受植發手術需要勇氣。
植發手術后一個月左右,被種植的毛囊單位中的頭發會被“頂掉”,重新長出新的頭發,整個過程算是完成了。
不難發現,植發手術原理很簡單,但是對操作醫生的技術要求是非常高的。張醫生告訴記者,被損壞的毛囊是不可再生的,因此一旦遇見水平低下的醫生,很有可能不僅完不成植發手術,更會將原本健康的毛囊損壞掉。“如果是操作專業的醫生,幾乎可以保證種植的毛囊90%以上的存活率。”
“頭上生意”以營銷為主
目前市場上種植一個毛囊單位一般在10元到20元不等,根據每人脫發情況不同,每次種植的費用最低也是萬元起步,也難怪很多人感慨掉的每一根頭發都是人民幣。
《2017年中國醫美行業白皮書》中指出,中國已經超越巴西成為全球第二大醫美市場,到2019年將會突破萬億大關。而植發作為醫美產業的一個細分領域,近幾年也迎來了迅速的發展。
艾瑞咨詢發布的《2018年中國植發行業研究報告》顯示,2017年我國植發行業的規模為92億元,對比2016年增長了一倍左右。而《全球植發市場報告》則預計到2023年,全球植發市場規模將達到238.8億美元。
從以中年男性為消費主力到脫發年齡下沉帶來的更為年輕的植發市場,“植發”熱詞已經在朋友圈和搜索引擎中屢見不鮮。與蓬勃的植發市場需求相對應的形成了一條產業鏈:植發器械、耗材生產商和經銷商,植發機構以及相關電商服務平臺,消費者。
雖然植發市場需求正在強勢爆發,但是目前國內植發機構的市場滲透率并不高。記者采訪的幾位有植發需求的用戶都表達了一個疑惑:“到底去哪家做比較靠譜?”
詹小姐選擇了公立醫院,“感覺還是公立醫院的安全性更有保障,價格也比私立整形醫院要合理一些。”谷先生正在考察一家醫美機構:“他們家服務態度很好,而且主打植發手術,感覺比較專業。”
事實上,目前植發機構大致分為公立醫院相關科室、私立醫療美容醫院(整形醫院)、專業植發機構。除了公立醫院,其他機構的市場拓展主要靠廣告投放打開營銷渠道,《2018年中國植發行業研究報告》指出,植發機構的營銷費用中有70%用于線上廣告投放,主要是搜索類為主。這也是為什么在各大搜索引擎輸入“植發”關鍵詞會涌現出五花八門的植發機構的廣告推廣。
從90年代植發技術進入中國開始,植發機構的競爭一直都有但并不算慘烈。比較有發言權的專業植發機構有科發源、雍禾植發、碧蓮盛等,但由于植發市場并未完全成熟,競爭格局實際上并沒有完全顯現,目前也并沒有一個權威的植發機構專業水平考核方法。
消費升級背景下人們日益重視的“顏值消費”,脫發人群年齡下沉帶來的年輕化消費取向,植發手術入門較低造成的產業準入低門檻,共同刺激了這個目前尚處于發展階段的植發產業。
養發機構搶占市場
有人說,植發和假發是脫發人群最后的“救命稻草”,而在此之前,大家幾乎早已試遍了所有防脫發和護發秘笈。
黃小姐堅持喝“養發秘方”有半年了,據她所言,脫發問題沒有改善,但是頭發看上去確實更加黑亮了,“也可能是我的心理作用。”黃小姐將她的養發秘方大方分享給了同事:“枸杞、黑豆、黑芝麻、核桃、杏仁放在一起煮成糊糊就可以啦。
網友Lily則是通過頭皮按摩來實現防脫固發:“小拇指放在太陽穴兩邊,大拇指放在兩鬢后面,用指腹的力量往上推……”天柱穴、風池穴,養發達人Lily滔滔不絕向記者傳授按摩手法。
與這些勤快的養生人士相比,大多數人更愿意采取更為簡便的方式,比如使用護發產品以及到專業養發機構進行頭發護理。
據業內人士介紹,2014年我國養發行業的市場滲透率為0.2%,市場規模為8億元,而到了2017年市場滲透率達到1.5%,市場規模達到100億元。根據《中國人頭皮健康白皮書》所示,到2020年,我國養發行業的市場滲透率將達到20%,隨之增長的整個養發市場規模有望突破200億元。
迎接朝陽產業的升起,各大日化公司相繼推出了五花八門的“洗護套裝”搶占市場,生姜、黑芝麻、何首烏、人參、無硅油、精油,與之相對應的防脫發、白轉黑、補水、滋養、去屑、控油……
日益蓬勃的市場規模表明,消費者愿意為了一頭秀發而細心挑選“對癥”的洗護產品從“頭”開始。很多消費者對養發的了解止步于功能豐富的洗護用品,其實市場上已經有專業養發的機構存在,并且隨著防脫市場需求的增加也在不斷擴大市場滲透率。
“日本柳屋”就是一個老字號養發品牌,號稱日本美發鼻祖,有將近400年的經營歷史,近幾年在國內各大論壇、App經由網絡紅人推薦而走紅國內市場。國產品牌渙醒養發、絲域養發在“發圈”里知名度較高,都是通過滋養頭皮、修復毛囊從而達到保護發絲的效果,也有一些養發機構是通過產品與儀器相配合完成養發目的的。
全面攻城略地的養發機構認為未來十年是中國養發產業的黃金期,為了適應日益加劇的競爭格局,從源頭產品到高科技儀器,從簽約服務到完善的售后保養支持,養發機構可謂全方位出擊掘金市場。
隨著第一批90后步入“中年危機”,圍繞這群擅長“朋克養生”的年輕一代展開的“護發攻堅戰”全面打響,洗發水、護發素、護發倒膜、護發精油、養發噴霧似乎已經是入門級別的產品,各種先進的養發儀器、專業養發產品越來越受到愛美人士的青睞。
【責編:道正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