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道網訊 截至2018年底,我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已達2.49億,2017年新增老年人口首次超過1000萬……銀發浪潮來襲,然而老年消費市場似乎還有些“措手不及”:養老服務和老齡用品有效供給不足,供需不平衡矛盾仍然突出。
如何滿足億萬老年人對美好生活的期待,讓他們共享新時代的改革紅利?不少業內專家認為,解決“銀發族”消費難題,急需優化涉老產業頂層設計,建立老年人口綜合數據管理分析系統和城鄉老年人生活狀況動態監測系統,在摸清老年人需求的基礎上,細分老年消費市場,分類推進老齡產業,進一步激發老年群體消費活力。
養老服務供給滿足不了“剛需”
我國老齡化形勢嚴峻,但在養老市場,老年人往往難以買到稱心的老齡用品,老年文化用品、老年日用品的種類尤為不足,即便在大城市的繁華街市中,售賣老年用品的專門商店也寥寥無幾。
“日本的老齡用品有4萬多種,而我國只有2000多種。”全國老齡辦負責人說,這與我國世界制造大國、人口大國尤其是老年人口大國的國情不太相稱,一定程度上制約了養老服務水平提升。
針對老年人的切身需要,日本等發達國家積極鼓勵智能養老產業發展,開發出智能拐杖、智能輪椅、智能浴缸等生活輔助工具和智能病床等護理工具,數量大、分類細、品種全、針對性強、舒適度高。
反觀人口老齡化形勢嚴峻的我國,老齡用品企業普遍欠缺精準定位和基礎研究,在技術、產品、模式等方面明顯創新不足,同質化現象較嚴重。
此外,老年人藥品保健品市場亂象頻出,多個消費領域利用老年人的追求健康長壽心理和信息不對稱劣勢,夸大宣傳、誘導消費甚至進行詐騙,使不少老年人身心遭受嚴重傷害。
而作為老年人的核心消費需求,養老服務供給總量更是遠遠滿足不了龐大的“剛需”。
我國高齡、空巢、失能、獨居等有特殊困難的老年人口不斷增長,對照護服務需求快速增加。調查顯示,目前,我國高齡、失能老人分別為3000多萬和4000多萬,據測算到2030年將分別增至4000多萬和6000多萬。然而,民政部統計顯示,截至2018年底,全國養老服務機構有近3萬個,養老服務床位合計僅有746.4萬張。
總量不足的同時,養老服務供給結構性不足現象也十分突出。專家認為,現有養老服務市場高端有余、中端不足的現象還比較普遍,全國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養老服務市場體系還沒有建立。
中國老齡科學研究中心老齡經濟與產業研究所副所長王莉莉介紹,我國養老機構發展呈“啞鈴形”——要么條件很好收費很高,要么設施簡陋、服務質量不高但價格較低,分別滿足高收入和低收入人群需求,而大量消費能力較強的中間人群卻缺乏所需的養老機構。
不僅如此,公辦養老院市場擠占效應明顯,消費水平決定了“一床難求”和“空置率高”的矛盾長期并存;同時,大量社區尚無法提供上門看病、做家務及康復護理等居家養老服務需求。
老年消費仍有較大提升空間
老齡用品種類少、同質化嚴重、市場定位模糊、秩序混亂,根本原因則在于政府、社會和企業對老年人消費的關注和重視程度不足,市場監管有待完善。
養老服務有效供給不足,根源在哪兒?專家認為,主要有以下幾方面原因:
一是隨著獨生子女父母老齡化等新趨勢出現,家庭養老更加困難,養老院供不應求狀況更加突出。中國老齡產業協會副會長曹炳良認為,在家庭規模逐步小型化和人口老齡化、老年人口高齡化、空巢化、失能化疊加沖擊下,傳統家庭養老的基礎地位發生動搖,功能將日益弱化。
二是企業和社會組織參與養老服務業“玻璃門”現象依然存在,投資積極性受到抑制?!叭狈淤Y金、供地等瓶頸問題,制約了養老服務多樣化、多層次供給。”中國老齡科學研究中心副主任黨俊武表示。
三是一些社會辦養老機構投資具有盲目性。王莉莉認為,很多養老機構照搬國外模式或一窩蜂地開發高端養老服務,并未根據我國老年人實際需求開發服務產品。
專家表示,由于文化水平、經濟狀況、健康狀況等存在差異,老年人消費需求具有特殊性、差異性特點。然而,“老年人的購買力、接受新事物的能力都不高”這種刻板印象,讓不少廠家不愿針對老年消費群體專門設計產品,更不要說適合老年人的智能化高科技產品和應用軟件。即便是看重這一市場的企業,也對老年消費群體內部的差異性認識不足,產品供求信息不對稱、缺乏配套服務等現象較為突出。
由于消費受到抑制,老年人消費規模與城鎮居民消費支出相比增速緩慢。全國老齡辦“第四次中國城鄉老年人生活狀況抽樣調查”數據表明,2010-2014年間我國城鎮和農村老年人年人均消費支出分別增加11.88%和75.88%,與同期我國城鎮和農村居民年人均消費支出增幅48.23%和91.35%差距較大。專家認為,老年消費仍有較大提升空間。
摸清細分需求 分類推進老齡產業
專家認為,要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讓2億多老年人老有所養、老有所樂,就要多措并舉提升養老服務質量、有效激活老年消費,同時還要實施差異化扶持政策,根據不同需求,分類推進老齡產業。
據《中國老齡產業發展報告(2014)》預測,2014-2050年,我國老年人口消費潛力將從4萬億元左右增長到106萬億元左右。
王莉莉等專家表示,要讓老年人老有所養,當務之急,是要優化涉老產業頂層設計,率先建立老年人口綜合數據管理分析系統和城鄉老年人生活狀況動態監測系統,分析掌握老年人口的真實需求,有針對性地制定相關政策,知道老年人要什么、缺什么。
對于養老服務“剛需”群體,應以長期照護保險為基礎,著力完善老年人長期照護保障體系,尤其是對經濟困難老年人的制度性保障,重視制度供給的系統性、有效性,克服部門化、碎片化。
同時,專家認為,應細分老年消費市場,積極培育老年人用得上的產品和服務。不讓互聯網時代落下一個老年人,就要支持互聯網、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等重點領域的技術創新,推動“產學研用”協同創新,增加多樣化、個性化的老年產品和服務。
針對老齡產業整體滯后的形勢,王莉莉認為,應分類推進老齡產業,實施差異化扶持政策,尤其要研究制定包括健康服務、養老服務在內的社會服務質量框架,優先建立急需的行業規范和產業標準,防止養老服務“雙軌制”。
同時,積極實施“養老+”戰略,促進養老與教育培訓、健康、體育、文化、旅游等幸福產業的融合發展,完善老年產品流通體系,形成一批產業鏈長、覆蓋領域廣、經濟社會效益顯著的老齡產業集群。
專家同時表示,還應打造安全、便捷、舒適的“老年人生活圈”,合理引導老年人健康理性消費,倡導節約適度、綠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現代生活方式和消費模式;建立更加嚴格的老年消費市場激勵懲罰機制。
此外,可支持具有國際比較優勢領域的涉老技術、產品、服務“走出去”,開展互利共贏的多領域國際合作,引導資本以多種方式進入健康養老服務、金融保險、高新技術、先進制造等涉老關聯領域,鼓勵外資企業在華設立老齡產業(品)研發中心。?
【責編:道正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