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營養保健食品領域中,直銷無疑是一個值得關注的營銷模式。受“權健事件”影響,近兩年來,直銷企業一直處與低谷。此前,業內人士曾預判,今年直銷可能會出現復蘇的態勢。然而,今年以來,受疫情影響,業務模式嚴重依賴線下的直銷,再度遭遇到巨大挑戰。業績下滑在直銷業目前已是普遍現象。中國的直銷的振興不僅成為了直銷企業的思考的焦點,也成為營養保健食品市場亟待作答的命題。可以肯定的是,無論直銷如何成長,起步一定是從樹立公眾的信心開始。
公眾對于直銷的詬病,集中在直銷企業的違法違規行為。事實上,直銷是市場上最為規范、監管最為嚴格的營銷模式之一,因為它有專門規章的約束,有高端準入的門檻,有巨額保障金的質押,有專門牌照的許可,有專職機構的監管,也正因為有如此嚴格的監管,歷經十幾年發展,全國才只有91家直銷企業。所以,直銷企業不規范是一個偽命題。而誤解直銷的背后是消費者對于直銷行業存在著“一個不懂”和“兩個混淆”
一個不懂是公眾不明白直銷的概念。《直銷管理條例》出臺15年了,但是直銷的概念在公眾當中并不普及。時至今日,很多消費者把直銷理解成為是描述“廠家直接供貨”行為的一個動詞,他們知道有直銷這個行業,但是不知道直銷是一個目前只屬于91家企業專有的,具有法規支持和豐富內涵支持的名詞,他們只知道直銷出了問題,不知道直銷創造的價值。與對直銷企業的監管相比,直銷知識的推廣相對滯后。在這樣的背景下,一些“無牌”企業拿“直銷”這個詞來蠱惑消費者,甚至一些媒體把會議營銷等銷售活動也叫直銷。
兩個混淆一是公眾容易把直銷和傳銷相混淆。傳銷在我國經歷了從市場流行到明令禁止的過程,公眾深惡痛絕。當前違法傳銷的現象依然存在,而直銷和傳銷都有在固定營業場所之外直接向最終消費者推銷產品和激勵計酬的內容,不明就里的消費者往往把直銷行為當成了傳銷;二是把個別企業違規和整個直銷行業主流相混淆,如同三聚氰胺污染了整個乳業一樣,權健的不法行為,雖然屬于個例,但是中國整個直銷企業的“分母”較小,這個個例就毀了整個行業的名聲。一家直銷企業違規,一批直銷企業“躺槍”,這是目前直銷行業面臨的尷尬現狀。加上中國直銷立法進程和監管手段的延遲,很多直銷企業運行中存在的瑕疵被加以放大,于是,很多消費者遠離甚至交惡直銷。
由此可見,要想讓直銷走出低谷,就應當先樹立自身成長的信心,而要樹立信心,就應當先讓公眾了解直銷,去除消費者和直銷企業之間的隔閡與間離。具體做法就是直銷企業的監管部門在努力加快相關法規修訂的進程,為企業創造盡可能寬松環境的同時,利用自身的輿論資源和專業資源,向社會普及直銷的知識,澄清直銷的概念。而作為直銷企業,應該在自身調整和規范的同時,充分踐行社會責任,以理直氣壯的心態、正面的形象和公益的方式,走向公眾,把每個直銷員也變成宣傳員,發出行業正能量的聲音,刷出直銷企業的存在感。只要有用心和擔當,讓消費者理解直銷這件事做起來并不難。
十九屆五中全會指出,我國已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要以創新驅動、高質量供給引領和創造新需求。要暢通國內大循環,促進國內國際雙循環,全面促進消費,拓展投資空間。在走出低谷謀求發展的調整期,在監管部門深化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改革,持續優化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的背景下。打造行業與公眾的親和力正當其時。中國直銷企業現在只有91家,中國的直銷企業將來肯定不會只有91家,今天直銷企業點燃的亮點,在“十四五”一定會有精彩的燦爛,而伴隨它的也一定是中國營養保健食品行業的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