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道網訊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公安部多次部署組織全國公安機關開展打擊制售假劣涉疫情物資違法犯罪。“疫情初期,各地都緊缺口罩等疫情防護物資,所謂‘一罩難求’,正規藥店和電商平臺也基本斷貨,而假貨仍能流通。”一直關注打假的全國人大代表、全國特級優秀人民警察郝世玲也注意到這一現象。記者了解到,今年全國兩會,郝世玲帶來了《關于加大對制假售假行為打擊力度的議案》,其中建議,繼續加大打假力度、降低制假立案標準,完善立法體系,“全社會需協同共治,像防控疫情一樣防控假貨洼地。”
(全國人大代表郝世玲(左)抵京參加全國兩會。受訪者供圖)
一線民警曾建議讓制假行為直接入刑,持續關注打假
全國人大代表郝世玲是陜西省西安市公安局蓮湖分局勞動南路派出所民警。“我當了40年的一線公安,假貨屢打不絕,沒人比我們公安更迫切希望減少制售假犯罪,守護人民群眾健康安全。”2019年全國兩會期間,郝世玲曾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她建議,加大打假力度和知識產權保護力度,提高制售假犯罪成本,降低制售假入刑門檻,讓制假行為直接入刑;加大懲罰性賠償,把制假售假者罰到傾家蕩產,尤其對涉及食品藥品等人身安全的制假售假者要從重處罰,對屢教不改、累犯慣犯從重處罰;加大對電子證據認定的實踐應用,加大對互聯網打假技術的推廣應用;加快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建立對守信者獎勵失信者懲罰的機制,提高中小企業的守法守信意識等。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口罩、醫用酒精、消毒液、體溫計等物資成為防疫和日常生活中的必備品。然而,市面上仍出現了假劣口罩、醫用酒精等防護物資。據了解,自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公安部組織全國公安機關緊盯口罩防護服及抗病毒類藥品等制假售假犯罪活動開展專項打擊,截至4月15日,已偵辦制售假劣口罩、醫用酒精等防護物資案件1153起,抓獲犯罪嫌疑人2587名,搗毀窩點885個,查扣假劣口罩4800余萬只及一批醫用酒精、消毒液等物資,案值近3億元。
在一線長期工作的積累和近期參與社區防疫,郝世玲表示,假冒偽劣口罩等物資讓維系無數人生命安危的最后一道防線形同虛設,無形中加劇人身風險、助推疫情擴散、延緩復工復產。
她發現,疫情期間,包括公安機關在內的全國執法機關都在空前嚴打制售假口罩等疫情物資,但售假者和假貨極易在社交電商平臺隱匿逃竄,向對假貨辨識度較低的廣大農村地區傾銷。
今年再提議案,建言如何避免形成“假貨洼地”
“客觀上,群眾對假貨辨識度不高,維權意識不強,執法人員也難以很快追查跨平臺流竄的售假者,更有甚者,即便追查到售假者進行處罰關店,對方換一個監管相對松的平臺換一個馬甲又能繼續售假,形成假貨治理洼地,導致打擊力度低,浪費執法資源。”今年她在議案中說,假貨總是打而未絕、死灰復燃,是因為假貨治理洼地在侵蝕全社會聯合打假的成效。
她建議,應繼續加大打假力度、降低制假立案標準,完善立法體系,“解決假貨痼疾,摘除假貨毒瘤,絕非任何一方一朝一夕可為。全社會需協同共治,像防控疫情一樣防控假貨洼地。”
此外,她還提出加快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建立對守信者獎勵失信者懲罰的機制的建議。“建立誠信檔案和懲戒制度,一處售假處處受限,一處售假處處關店,限制售假者坐飛機高鐵和高消費。”她表示。
針對售假者在各個互聯網平臺“流竄”逃避打擊的現象,她建議,應對各互聯網平臺一視同仁,避免售假分子在各個平臺流竄形成假貨洼地。 “各互聯網平臺共享并推廣應用先進、公認的互聯網打假技術,全力協助執法機關打擊假貨和侵犯知識產權犯罪行為。”郝世玲認為。
“一直以來,社會各界合力防控疫情病毒,嚴打假劣疫情物資,全球疫情形勢依然嚴峻,我們社會各界更要像防控疫情一樣防控假貨洼地”,郝世玲說,公安部日前還推出公安機關依法打擊食藥環和知識產權領域犯罪保障疫情防控期間復工復產十項措施。她指出,一直以來,中國高度重視假貨治理和知識產權保護,在全球疫情的大背景下,像防控疫情一樣防控假貨洼地,是捍衛中國知識產權保護大國形象的有力舉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