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道網訊 7月14日,廣東省藥品監督管理局發布了《化妝品安全風險管理年度報告(2019-2020年度)》(以下簡稱《報告》),報告指出,2020年全省化妝品安全總體風險可控,祛斑、祛痘、面膜化妝品非法添加仍為關鍵風險。省藥監局將持續加大對違法違規企業的查處力度,一經查實,一律予以吊銷生產許可證。
關注祛斑、祛痘、面膜化妝品非法添加風險
廣東省是全國化妝品產業第一大省。《報告》指出,截至去年11月15日,全省持證生產企業2686,占全國55%,其中新增100家,增長3.7%;國產非特殊用途化妝品確認備案產品1275752個,占全國69%;國產特殊用途化妝品注冊品種5804個,占全國總數的55%。
據介紹,2013年以來,廣東省局以風險管理為指導理念,全面開展化妝品安全風險監測,組織技術機構累計完成了25個項目的評價性風險監測工作,監測范圍基本覆蓋所有化妝品種類,最終鎖定祛斑、祛痘、面膜化妝品非法添加為關鍵風險,非法添加主要集中在添加糖皮質激素、汞、抗生素等禁限用物質。
2019年,針對非法添加,廣東省藥監局組織開展了化妝品安全專項整治行動。共發現和查處了83批次涉嫌非法添加化妝品,打擊化妝品擅自變更配方違法行為專項行動共抽檢染發類及防曬化妝品548批、立案查處案件173宗,打擊網絡銷售非法化妝品行為專項共依法移交或查處省內外問題產品37批次,化妝品“線上凈網線下清源”風險排查處置工作全省共排查化妝品電子商務平臺及網絡經營者1402個、清理產品數量8129個、清理違法信息309條。
“經過科學綜合評估,廣東省藥監局作出2020年全省化妝品安全總體風險可控、具體風險突出的評估預判。”省藥監局化妝品監管處處長郭昌茂指出,廣東省線下主流市場和主流電商平臺銷售的祛痘、祛斑、面膜類化妝品總體安全狀況良好,非法添加情況與2017年、2018年監測結果比有改善趨勢。但具體風險依然突出,非法添加問題屬于當前關鍵風險,需加強整治并持續監測。
下一步,省藥監局將通過專項整治管控關鍵風險,繼續針對祛痘、祛斑、面膜等高風險品類開展打擊非法添加專項整治;繼續開展網絡銷售化妝品專項整治。持續加大對違法違規企業的查處力度,明確監管紅線,持證生產企業涉嫌存在非法添加、非法生產等違法違規行為的,一經查實,一律依法予以吊銷化妝品生產許可證。
建議消費者謹慎購買功效產品
省藥監局方面表示,防范化妝品安全風險不僅需要企業自律、行業自治和政府嚴格監管,也需要社會力量共同參與治理,特別是消費者的安全消費常識是保障自身使用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線。
“消費者應掌握必要的化妝品安全常識,才能正確選擇和科學使用化妝品,規避消費誤區,遠離安全風險,尤其要注意識別醫美面膜陷阱、謹慎購買功效產品、熟悉安全消費常識、警惕產品宣傳陷阱、選擇規范渠道購買,發現違法違規產品及時投訴舉報。”郭昌茂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針對市場上掀起的“醫美面膜熱”,郭昌茂特別提醒,行業內所謂的醫美面膜是指持有醫療器械備案憑證的面膜(大多為Ⅰ類醫療器械),其主要成分是醫用輔料,其實質用途是用于輔助治療皮膚疾病或損傷。“健康的皮膚不需要使用醫美面膜,也沒有證據顯示醫美面膜比普通面膜具有更好的護膚功效。”
此外,祛痘、祛斑和面膜等宣稱功能性化妝品是市場上的熱銷產品,安全風險相對較高,是近年來監管部門專項整治的重點。省藥監局方面提醒消費者:要特別警惕宣稱強效速效的功效性產品,監管實踐發現夸大宣傳功效的產品非法添加風險更大,請消費者謹慎選擇選購。
省藥監局提醒,化妝品不是藥品,不能治病;化妝品的基礎功能就是清潔、保濕和美容修飾作用,所謂“特殊用途”是指用途特殊,但不保證效果特殊,多數只是輔助作用,除物理遮掩美白、脫毛、染發和防曬等用途外,大多數不可能速效顯效,化妝品宣稱速效顯效功能是夸大宣傳。
“建議消費者選擇規范企業購買。”郭昌茂表示,規范的化妝品經營企業應當能夠提供所售產品的《化妝品生產許可證》復印件;如果是特殊用途化妝品還可提供《特殊用途化妝品批準證書》;如果是國產非特殊用途化妝品還可提供備案電子憑證;購買產品時,應要求商家提供發票或電腦小票,并在上面注明購買化妝品的名稱、生產廠家和生產批號,以利于依法維權。不能提供上述信息的企業,請消費者謹慎選擇。
消費者可登錄總局網站查驗化妝品是否注冊備案的合法信息。如果查詢到產品未注冊或備案、產品與注冊或備案信息不符,產品違規宣傳,或正常使用出現不良反應,除立即停用并視情就診外,還應當及時向當地藥品監督管理部門投訴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