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我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速有所放緩,但化妝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速在限額以上可選消費品類中仍遙遙領先,化妝品零售在線滲透率也在持續攀升。隨著2018年線上超過商超、日化專營店等成為日用化妝品銷售第一大渠道,網絡銷售已成為我國化妝品銷售的主要方式。但由于當前化妝品網絡銷售平臺復雜多元,通過網絡渠道售賣的化妝品質量良莠不齊,且化妝品網絡侵權行為具備一定的隱蔽性,導致化妝品網絡銷售監管面臨多重挑戰。
今年1月1日起施行的《化妝品監督管理條例》(以下簡稱《條例》),明確了網絡銷售化妝品的責任主體,使得化妝品網售市場規范化管理程度進一步提升,但仍有部分制度還待細化完善。在《條例》實施背景下,精準識別監管難點,有助于監管人員厘清風險、正視問題,切實提升化妝品監管水平,為保障公眾用妝安全、促進產業健康發展提供重要支持。
網售規模大?渠道多元化
近年來,化妝品銷售規模持續擴大。化妝品作為一種表征生活品質的日用品,其發展程度與國家的經濟發展水平和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呈正相關。根據Euromoni t or的數據,2018年我國化妝品市場規模達4104.79億元,位列世界第二,同比增長12.29%;預計到2021年將突破5000億元大關,增速顯著高于美國、日本、巴西、德國等其他化妝品消費大國。在全球占比方面,近年來我國化妝品銷售占比已從2013年的10.51%上升到2018年的13.09%,預計到2021年將會提升至14.65%。特別是2020年1月至8月,在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下,我國化妝品零售仍保持較高的增長速度,零售總額同比增長3.2%。
隨著互聯網快速發展,線上渠道已成為化妝品銷售的主要渠道。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發布的第47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20年12月,我國網絡購物用戶規模達7.82億,較2020年3月增長7215萬,占網民總體的79.1%。隨著網購用戶規模持續擴大,我國化妝品零售線上滲透率也逐年上升。艾瑞咨詢的調查數據顯示,在包含微信群在內的社交渠道模式下,2020年我國社交電商行業交易規模高達29540億元,其中護膚品網絡零售額占比已達84.2%。
此外,化妝品網售渠道也日漸多元。當前,我國化妝品網絡銷售的主要渠道可以分為四類:傳統電商平臺、社交電商、直播電商和其他渠道。傳統電商平臺是當前我國化妝品網絡銷售的主要渠道,而微博、微信群、朋友圈等社交電商渠道是化妝品相關信息的主要傳播平臺。隨著“網紅經濟”的崛起,直播電商成了網絡銷售化妝品的重要新興渠道,在2018年“雙11”期間,直播帶貨明星李佳琦和馬云PK直播賣口紅,僅5分鐘就銷售了15000支口紅,創造了網絡渠道化妝品銷售奇跡。除上述渠道外,隨著網絡營銷方式的興起與持續迭代,各種熱門APP內置化妝品廣告和完全私人社交化的國外化妝品品牌海淘,以及個人代購等渠道也在網絡銷售渠道中占有一席之地。
銷售品類雜?監管難度大
由于化妝品網售平臺復雜多元,且通過網絡渠道售賣的化妝品質量良莠不齊,導致化妝品網絡銷售監管存在很多難點。
一方面,網購化妝品品類繁多、成分復雜,監管難度較大。網購平臺通常把化妝品粗分為香水、彩妝、護膚品類等若干類別,但根據《化妝品分類規則和分類目錄》,化妝品按照功效宣稱可分為26類及新功效化妝品,化妝品經營者應關注不同類別化妝品對應的不同安全性指標。而網絡銷售平臺通常不具備對相關化妝品安全性進行監督評估的能力,客觀上為化妝品的網絡監管設置了障礙。
另一方面,網購化妝品比其他渠道存在更大的不良反應風險和非法添加風險。有醫學文獻統計顯示,來自江蘇省蘇州市醫療機構報告的254例化妝品不良反應報告中,來源于網絡渠道的有104例,占比高達40.94%。這與部分化妝品生產者為應對激烈的市場競爭,在功能性“化妝品”中非法添加組方中未標明的激素、穩定劑、防腐劑等其他成分來提升產品的“功效”,并利用網絡渠道“隱身”銷售有很大關系。
此外,相較于線下的銷售渠道,化妝品網絡銷售侵權行為呈現出較強的隱蔽性特征,往往存在因銷售主體不明確導致出現問題難以追責的情況。生活中,不良商家尤其是個人商家,當其銷售的化妝品出現明顯質量問題時,往往會馬上關閉網店,并在另一個電商平臺換個注冊身份再次販假售劣,這也是網售仿冒知名品牌化妝品屢禁不止的原因之一。同時,由于網絡銷售渠道較為私密,許多成分不明、功效不清的三無“化妝品”,也打著“綠色環保”“純手工制作”的旗號在監管視線外流入了消費者手中。
強監管體系?建政企平臺
針對上述監管難點,筆者建議,監管部門從以下三方面加強網售化妝品監管,促進行業健康發展。
首先,建議構建全方位、常態化的化妝品網絡銷售渠道監管體系。盡管近期發布實施的化妝品領域新法規切實強化了化妝品監管體系,但如前所述,此類監管主要是針對持證生產廠家和規模化電商平臺發揮作用,面對紛繁復雜的新興網絡銷售渠道監管力度仍待進一步加強。此外,許多監管措施在消費者維權過程中才能被觸發,目前我國關于化妝品的網絡監管主要還屬于一種被動型監管。期待早日構建綜合性、立體化的化妝品網絡銷售渠道監管體系,將各種網絡銷售渠道納入監管范圍,不定期地對各電商平臺售賣的化妝品開展全方位、常態化、實時在線監督查驗。
其次,建議建立化妝品網絡銷售渠道分類分級資質認定制度。目前化妝品網絡銷售渠道繁多且良莠不齊,客觀上給消費者識別挑選正規的銷售渠道增加了難度。針對這一網絡亂象,建議相關部門盡快開展化妝品市場調研,推進相關管理辦法的制定和修訂,建立化妝品網絡銷售渠道分類分級資質認定和報備制度。根據目前化妝品網絡銷售情況,建議將化妝品網絡銷售主體資質進行個體資質和平臺資質的劃分。以直播平臺為例,只要相關平臺有主播涉及化妝品銷售業務且達到一定的銷售金額或數量,便需要平臺定期向化妝品監管部門進行報備;直播平臺本身需要申請平臺售賣化妝品資質,確保平臺能按照相關管理規定進行監管;個體主播需要向直播平臺申請相應的化妝品銷售資質,達到一定銷售化妝品金額或數量后應直接向相應監管部門進行報備。
第三,建議構建政企之間的聯動聯檢合作機制。由于化妝品種類繁多、成分復雜,網絡銷售平臺難以對所有售賣的化妝品質量進行有效監控。建議鼓勵網絡銷售平臺構建政企之間的聯動聯檢合作機制,加強化妝品監管部門與互聯網銷售平臺之間的信息交流與數據共享,積極運用大數據、區塊鏈、人工智能等新興信息技術手段實施有效監管。除此之外,還建議相關部門給予政策支持,扶持更多的市場化第三方檢測機構進入化妝品安全性指標檢測領域,以解決檢驗能力不足等問題。如此循序漸進,方可在時機成熟時,要求網絡銷售平臺自身承擔一定的化妝品質量監管職責,定期開展平臺內化妝品的自查自檢工作,與各級化妝品監管機構開展的檢查工作形成互助互補格局。
前景很光明?征途仍漫漫
今年1月1日,《條例》正式實施;1月12日,《條例》的首部配套部門規章《化妝品注冊備案管理辦法》發布;3月至4月,國家藥監局正式發布《化妝品注冊備案資料管理規定》《化妝品新原料注冊備案資料管理規定》《化妝品分類規則和分類目錄》等相關管理辦法;被寄予厚望打通化妝品生產與流通監管,特別是化妝品網絡銷售監督“任督二脈”的《化妝品生產經營監督管理辦法》也于8月正式發布。同時,有地方藥監部門與相應互聯網企業共建化妝品監管平臺,發揮多方合力保障化妝品質量安全。例如,浙江省藥監局與浙江淘寶網絡有限公司建立“線上凈網 線下清源”項目,就是對監管機構與相關企業開展監管平臺共建的有益嘗試。
化妝品網售監管征途仍然“在路上”。當前實施的大多化妝品法規和管理辦法關注焦點集中于前端的化妝品研發生產環節,而對網絡銷售等流通環節,特別是對諸多復雜隱蔽的網絡銷售亂象監管仍顯乏力。據此,我們需要化被動為主動,積極運用新興信息技術手段來干預化妝品網絡銷售過程,構建全方位、常態化的監督查驗機制,通過開展電商資質評級和政企合作等,全力保障化妝品質量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