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眼查App數據顯示,截至12月22日,2021年中國化妝品行業的投融資事件達到126起。相比2020年的88起,2019年的57起,實現猛增。
不過,外資化妝品企業在中國的業績卻大不如前。愛茉莉太平洋今年多次被曝縮減線下門店,數量達到上百家;花王旗下的彩妝品牌KATE也被傳或退出中國。歐萊雅、雅詩蘭黛、資生堂等化妝品巨頭,其中國業績或放緩或虧損。
外資化妝品巨頭們的“不敗傳說”,為什么2021年不靈了?
平價產品“節節敗退”
據媒體報道,韓國化妝品巨頭愛茉莉太平洋正針對中國市場進行新一輪策略調整。集團計劃將旗下品牌在中國開設的將近800家門店縮減至140家左右,未來將投入更多資源到線上渠道和中高端品牌。
《證券日報》就此事向愛茉莉太平洋求證,截至發稿前公司尚未回應。
回溯近兩年愛茉莉太平洋在中國的發展情況,會發現“關店”已經成為集團在中國市場的常態,這一點在集團的平價品牌上尤為明顯。
旗下平價彩妝品牌伊蒂之屋官方客服曾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伊蒂之屋在中國內地的線下百貨專柜都已經關閉,產品將主要通過線上渠道售賣,線下購買渠道只能前往美妝集合店“調色師”。
此外,同為其旗下的曾在中國風靡一時的平價護膚品牌悅詩風吟,近兩年也節節敗退。韓國當地媒體報道,過去一年悅詩風吟在中國的門店數量從610家縮減到了280家。
財報顯示,悅詩風吟的收入已經連續三個季度下降。今年一季度悅詩風吟收入890億韓元,相比2020年同期下降17.2%;最新公布三季報,悅詩風吟收入下降到722億韓元,不僅比2020年同期下降10.2%,也弱于今年一季度。
事實上,悅詩風吟收入下滑也對愛茉莉太平洋的中國市場收入產生消極影響。財報介紹,中國地區收入以當地貨幣計算下降超過10%,其原因就包括悅詩風吟銷售額下降。由于中國銷售額占亞洲銷售額的70%以上,這導致愛茉莉太平洋的亞洲地區收入也下降11%。
此外,在中國受挫的并非只有韓妝。
今年12月,有報道稱,由于受疫情影響,國內最大日本藥妝店可開嘉來(CocokaraFine)在日本和中國的業務受重創,入店客人銳減,業績呈現虧損,因此可開嘉來將全面退出中國市場。目前,公司正在與商場溝通閉店時間。
《證券日報》記者多次致電可開嘉來(上海)商貿有限公司,詢問閉店進展,均無人應答。
官方數據顯示,可開嘉來在國內的線下實體門店共有4家,其早在2012年就進入中國市場。店內的產品覆蓋日本眾多一線品牌,且不乏高端產品。記者在小紅書平臺發現,有關可開嘉來的安利貼,反復出現的詞匯都集中在“薅羊毛”“優惠”“劃算”,為可開嘉來營造出平價,性價比高的形象。其淘寶的官方旗艦店銷量靠前的化妝品也主要是珂潤、蜜濃、莎娜等平價品牌。
被傳出淡出中國市場的,還有日本花王旗下的彩妝品牌KATE。盡管KATE線下柜臺的工作人員曾向媒體透露過KATE“賣的并不好”“要撤柜”。但花王在12月中旬出面否認了KATE退出中國市場的消息。值得一提的是,今年進博會期間,花王展示了旗下高端化妝品品牌“SENSAI絲光溢彩”。其中國化妝品事業本部部長田中潤一表示,“SENSAI絲光溢彩”此番進軍中國高端化妝品市場,是花王集團擴大中國高端化妝品市場的新開始。
無論是愛茉莉太平洋,還是花王,都是曾憑借平價化妝品在中國市場創造一番天地的巨頭。
但在天津醫科大學講師王者香來看,日韓平價化妝品從營銷和產品上對比國貨都顯得“過時”了。
其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一直以來,中國市場的平價韓妝和日本的開架藥妝,沒有自己精準的品牌定位和特色。“這些大一點的化妝品集團旗下會有很多專注平價線的子品牌,然而這些子品牌之間同質化非常嚴重,對用戶來說是沒有記憶點的,而他們在營銷手段上也跟不上國貨化妝品。此外,平價產品的受眾對價格更敏感,對品牌本身是沒有忠誠度的。日韓的平價化妝品價格上對比國內也沒有優勢。”
魔鏡市場情報數據顯示,今年“雙11”在占美妝份額超一半的護膚品類中,其TOP50品牌銷售額中,國貨整體增速達78.9%,遠高于外資品牌整體增速26.8%。
高端市場“看起來很美”
在平價品牌業務下滑的情況下,愛茉莉太平洋集團的新高端產品的推出,為中國的雪花秀品牌帶來了50%左右的銷售額增長。
外資品牌放棄在平價化妝品市場“掙扎”又選擇在2021下半年向中國高端化妝品市場發起進攻,是否能一帆風順?
Euromonitor的數據指出,在大眾化妝品市場,寶潔市場份額為12.1%,歐萊雅占比約為8.9%。此外,中國化妝品高端市場也主要由國際頂尖品牌占據。排名前三的品牌為歐萊雅、雅詩蘭黛和路易威登,市占率分別為18.4%、14.4%和8.8%。三個品牌就拿下近42%的市場份額。
需要注意的是,高端市場雖然遍地外資企業,但這對2021下半年才積極轉型的外資品牌而言,優勢未必能快速見效。
從歐萊雅、雅詩蘭黛以及寶潔的最新財報來看,三大巨頭的中國市場業績增速都開始放緩。
今年下半年,歐萊雅集團的高層在業績會上承認,三季度內地增長出現放緩。實體零售、旅游零售都面臨疫情壓力,尤為重要的海南免稅銷售也受到影響;雅詩蘭黛集團首席財務官TraceyTravis也在下半年的財報電話會議上介紹,7、8月中國內地的銷售增長有所放緩,電商渠道出現減速,海南旅游零售業務也短暫放緩;寶潔集團此前表示,2022財年一季度(2021年7-9月),旗下高端化妝品SK-II銷售已經與去年同期持平,而集團的整體中國業務罕見停止增長。
除此之外,在中國高端市場仍有一席之地的資生堂,其最新財報顯示,集團第三季度中國市場收入下滑15%至460億日元。由于營銷成本高居不下,剝離個人護理業務后,資生堂在中國前三季度(2021年1-9月)累計虧損75.62億日元,對比去年同期由盈轉虧。
一位投資人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企業轉型的大方向是對的。受疫情和經濟形勢的影響,原材料和生產銷售等上游成本的增加侵蝕了平價商品的收益空間,利用現有的品牌影響力和完善的體系,向收益空間更大的中高端品牌拓展,有利于穩定經營業績,保持成長性基礎。
但其認為,當前背景化妝品市場增長停滯,對于現有企業來說,既要繼續保持增長、又要不斷面對來自國貨的競爭。
盤古智庫高級研究員江瀚告訴《證券日報》記者,“要解決中國業績的問題,需要的是這些大品牌真正沉下心來研究中國市場,了解中國消費者的底層需求。只有真正做深做透中國市場,進行全面的產品設計研發的本土化,才有可能在中國市場的變化過程中占據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