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網絡上大肆售賣的所謂兒童化妝品的商家,實際注冊商標卻多為游戲器具和玩具類,并沒有化妝品經營資質
● 一些明面上打著兒童化妝品旗號的商家,為了降低生產成本,甚至在產品內摻雜違禁原料成分
● 對身體尚在發育階段的兒童來說,這些不合格的化妝品潛藏著過敏、皮炎以及長期使用帶來的性早熟等危害
受“顏值經濟”的影響,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注重個人外表形象的塑造,美妝行業發展迅猛。愛美之心人皆有之,不僅大人,如今很多兒童在接觸化妝信息時都會跟隨模仿學習,化妝品用戶逐漸低齡化。很多兒童擁有自己的“美妝箱”,口紅、眼影、腮紅、指甲油一應俱全。有些兒童甚至直接開起了直播,一邊直播化妝,一邊隔著屏幕和網友互動。
據跨境電商考拉海購發布的數據,2020年國內兒童彩妝消費同比2019年增長了300%,“85后”媽媽最愛給孩子買兒童彩妝。河北、山東、四川3個地區的銷量已經超越北上廣,成了兒童彩妝的前沿消費地區。
然而,《法治日報》記者調查發現,兒童彩妝市場繁榮的背后,存在極大的安全隱患。在電商平臺上,兒童化妝品套盒銷量靠前的商鋪有不少顯示為玩具旗艦店。很多所謂的“兒童彩妝”并未進行化妝品備案,聲稱是裝扮玩具,但原料成分和使用配方與成人化妝品幾乎毫無差別。對身體尚在發育階段的兒童來說,這些不合格的化妝品潛藏著過敏、皮炎以及長期使用帶來的性早熟等危害。
兒童彩妝野蠻生長
種類繁多銷售火爆
“媽媽,我想涂口紅。”
“媽媽,能不能給我畫個眼影。”
為了迎接“六一”國際兒童節,北京市民李女士的女兒一邊忙著排練匯演節目,一邊催著媽媽給自己化妝。
“我們小時候在演出時都是把眉毛描黑,臉上涂紅,眉心再加一個小紅點。但是現在的小孩不行了,各種化妝品都要用到,網上還有專門的舞臺妝教程。”李女士對《法治日報》記者說。
在短視頻平臺上搜索“兒童美妝”“彩妝教學”等關鍵詞,可以看到大量的相關內容,由此還誕生了一批未成年人美妝博主,其粉絲也大多是未成年人。這些博主有專業的設備和嫻熟的手法,有時候甚至會讓觀看視頻的成年人自愧不如。
在B站上,也有不少兒童彩妝視頻,播放量尤為可觀。各種兒童舞臺妝、主持人妝、拉丁舞妝等大多選擇孩子作為模特,一眾UP主以各種仿妝和“學生日常妝容”為主要內容,發布的視頻平均播放量達10萬以上,個別視頻突破百萬。
在電商平臺上搜索關于“兒童彩妝”的產品,能看到各種包裝亮麗、種類繁多且價格便宜的兒童彩妝,唇彩、唇膏、腮紅、指甲油、眼影、閃粉、修容膏、粉餅、粉撲、化妝刷等一應俱全,銷量十分可觀,不少產品月銷量達1000以上。這類產品的銷售商家一般有兩類,一類是母嬰旗艦店,另一類是玩具旗艦店。
有科學研究表明,孩子在3歲左右就開始具備審美意識,他們會對色彩豐富的東西具有極大的興趣和探索欲望。商家利用孩子的這一心理,在兒童彩妝產品的包裝上使用絢麗的顏色,用高飽和度的玫紅、天藍、深紫等色彩吸引他們的目光。
與此同時,家長的態度也在發生變化。“我們小時候如果偷偷用了媽媽的口紅或者眉筆,被發現后一定會挨罵的,但是現在的孩子化妝已經很普遍了。平時參加演出時,幾乎都要化妝。小孩子的自尊心很強,你不能讓她覺得別的同學都能化妝,而她卻不能。”李女士說。
部分產品缺乏資質
安全隱患不容忽視
排練期間,皮膚過敏現象時有發生。北京某學校一負責排練的舞蹈老師告訴《法治日報》記者:“教室里隨時準備著卸妝水和清水,孩子起反應一般比較快,就害怕那些內向的孩子,有刺痛也不說,表演結束后臉都腫了。”
該舞蹈老師說,有時孩子表演完也不愿意卸妝,家長也覺得好不容易化上去,留著好看。老師一般會勸家長給孩子洗掉,孩子運動量大容易出汗,殘留的化妝品對皮膚很不好。
對于兒童彩妝的安全問題,家長們存在不同的態度。一些家長表示,成人化妝品不適合孩子的皮膚,自己是從正規途徑購買的兒童彩妝,孩子也并不是經常使用,應該問題不大;也有對兒童彩妝持懷疑態度的,干脆選擇給孩子用成人化妝品。
《法治日報》記者搜索多家電商平臺后發現,多數兒童彩妝產品都會宣傳“健康”“無毒”“水溶配方”“天然成分”“溫和不刺激”等,有些還會注明食品級環保兒童彩妝。當記者詢問店家,成分是否安全時,對方信誓旦旦地說:“小孩用的肯定安全。”
但是在評論區,“質量差,孩子用完過敏”“色素易沉積”“味道太沖了,不知道是什么做的”等差評卻屢屢出現。一位家長表示,在使用了某款兒童化妝品后,孩子的面部紅腫過敏,連鄰居家一起玩的孩子也“中招”了。還有家長反映,孩子皮膚出現潰爛,送醫后被明確告知是產品問題。
據業內人士介紹,事實上,不少化妝品刺激性較強,含有增白、激素等成分或有毒物質,而兒童的皮膚對細菌的抵抗力較弱,使用后容易影響皮膚的正常代謝,導致皮炎等疾病。如有些成人使用香粉的鉛含量,祛斑霜的汞含量,染發劑的對苯二胺含量都較高;而一些不符合衛生標準的產品給一些對細菌抵抗力較弱的兒童搽用,很容易影響皮膚的正常代謝,輕者可造成皮膚過敏,重者則會引起皮膚瘙癢潰爛。
兒童免疫力相對較低,皮膚也更敏感,在化妝品檢測中需要更嚴格的標準。
然而,據《法治日報》記者了解,在網絡上大肆售賣的所謂兒童化妝品的商家,實際注冊商標卻多為游戲器具和玩具類,并沒有化妝品經營資質。一些售賣兒童化妝品的店鋪并沒有提供任何質檢證明,即使有些店鋪提供了相關檢測證書,但仔細辨認其所曬出的檢測報告,會發現部分商家送檢的樣品名稱也只是“裝扮玩具”等,并非化妝品,檢測依據的標準也為國家玩具標準。
另外,即使少量商品在送檢備案時顯示為化妝品的,也并未出現“兒童”等字眼。一些明面上打著兒童化妝品旗號的商家,為了降低生產成本,在產品中摻雜違禁原料成分。兒童皮膚脆弱易感染,免疫力低下,若按成人標準使用一些成分,將會給兒童健康帶來風險,更不用說那些假冒偽劣化妝品、三無化妝品、無批準文號化妝品給兒童帶來的傷害。
多地開展專項整治
法規體系日漸完善
頻發的質量問題為兒童彩妝市場敲響了警鐘,如何保障兒童化妝品的安全性成為公眾討論焦點。兒童的皮膚脆弱敏感,所以對兒童化妝品各方面的要求應該更加嚴格,但國內的法規體系在此方面還不完善。
2013年,我國適用于兒童化妝品管理的法規《兒童化妝品申報與審評指南》開始實施,其在配方設計、原料選擇、菌落總數等方面都有嚴格要求。但是,并沒有專門針對兒童化妝品成分的強制性標準,只有相關衛生標準。
《兒童化妝品申報與審評指南》提到,“兒童化妝品應最大限度地減少配方原料的種類,盡量少用或不用香精、著色劑、防腐劑及表面活性劑等”。但是,“盡量少用”一詞,表述極為模糊,缺乏強制的限量要求,在實際執行中極有可能被廠家進一步打折扣。此外,如果被定性為玩具,與兒童化妝品相關的玩具標準政策和法規也暫未明確。
隨著兒童彩妝市場規模不斷擴大,相關部門對于兒童化妝品的監管也在逐步完善。
今年1月以來,北京、江蘇、安徽、四川、山東、山西、遼寧等多個省份的市場監管局或藥監部門,紛紛宣布開展針對嬰幼兒和兒童化妝品市場的專項檢查行動,專項檢查覆蓋備案、生產、經營等環節。一方面將從生產環節對注冊備案的產品和企業進行原料來源、產品標簽等方面的全方位檢查;另一方面,將從經營環節對商超、母嬰用品專賣店、嬰幼兒洗浴中心、化妝品集中交易市場等經營單位進行監督檢查。
除了對兒童彩妝市場進行整頓,相關法規體系的空白也在逐漸完善。
2020年9月,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發布的《化妝品生產質量管理規范(征求意見稿)》,明確嬰幼兒和兒童用護膚類化妝品生產車間清潔區的設計、建造、運行等需參照《醫藥工業潔凈廠房設計標準》執行。
2020年11月,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發布的《化妝品注冊備案資料規范(征求意見稿)》指出,宣稱為嬰幼兒、兒童使用的產品,應當同時提交毒理學試驗報告和產品安全評估報告。
今年4月,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發布的《化妝品評估技術導則》中特別提出了關于兒童化妝品的要求。在危害識別、暴露量計算等方面應結合兒童的生理特點,進行兒童化妝品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