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給大家評測一款可以吃的口紅……”在抖音平臺上,一位女主播拿著鮮紅色的口紅,一口咬了下去。
近年來,“食品級化妝品”的概念十分流行,商家宣稱這類化妝品原料都是“無添加”“純天然”的,不僅安全有效,甚至還能直接食用。
然而記者近日評測多款宣稱“可食用”的化妝品發現,所謂“食品級化妝品”很大程度上是商業營銷的噱頭,貿然食用也存在潛在的安全風險。今年以來,多地市場監管部門已發布消費提示,稱不存在“食品級化妝品”的概念。
解密:揭開“食品級”的商業偽裝
目前,在淘寶、京東等主流電商平臺上,標有“可食用”“食品級”字樣的化妝品有很多,種類從口紅、精油到防曬霜等。記者隨機選擇了十款上述化妝品,詢問商家“可食用”是否屬實,均得到了肯定答復。
宣稱“可以吃的口紅”
“我們的防曬乳成分都是溫和的,屬于食品級,寶寶舔到了也沒事。”一款經營兒童防曬霜的客服回復記者說。該防曬乳的成分表顯示,其主要成分為:二氧化鈦、氧化鋅、甘油、丁二醇等。商家宣稱這些成分中“無礦物油”“無色素”“無香精”。
在另一款“可食用”的兒童口紅里。記者查詢成分表發現主要成分為辛基十二酸、二異硬脂醇蘋果酸酯,以及向日葵籽油、油茶籽油等植物成分。客服回應稱,口紅是無毒可食用的,“但最好不要吃”。
梳理發現,宣稱使用“純天然植物”成分,是很多“食品級化妝品”的賣點。如一款宣稱“孕婦也可以用”的口紅中,商家宣傳使用“純植物配方”。然而記者并沒有在國家藥監局找到該口紅的備案,查詢其成分列表發現,該口紅所使用的很多都是口紅產品的常見化學原料,所謂純天然成分其實是商業噱頭,有誘導消費的嫌疑。
有業內人士告訴記者,植物成分是否具有化妝品的功效,需要經過科學驗證才能確定,并不是純天然就一定有用。此外,有些宣傳使用天然材料的化妝品,其成分還可能對兒童、孕婦等特殊群體有害。
產業鏈:“食品級”的原料從何而來?
不僅如此,記者深入調查發現,不少宣稱使用純天然材料的化妝品品牌,其主要成分仍然來自于加工的化學原料,在電商平臺上,售賣“可食用化妝品”原料的渠道有很多。
某防曬乳客服回應“可以食用”
在阿里巴巴平臺上一家名為“陜西泰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網店內,就有專門的美容化妝品原料這一分類,該大類下還有11個小類,包括美白、保濕、祛痘等。每個類別都有對應的原材料種類,跟客服溝通可以得知這些原料可以用于食品,都可以直接進行購買無需額外的登記手續。
在阿里旺鋪上可以很容易買到可食用化妝品原料
“我們的原材料有食品級的和化妝品級的,可以根據你的需求發貨。”客服向記者表示。在該公司的官網界面也明確聲明,食品級原料不是食品,不建議直接食用。
“食品原料和化妝品原料的標準是不同的,可以吃不代表就是食品級,不能一概而論。”一名美妝行業從業者告訴記者。然而市場上很多化妝品在宣傳“可食用”時,卻刻意混淆了“食品級”和“化妝品級”的區別,涉嫌欺騙消費者。
監管:不存在“食品級化妝品”
今年以來,多地的市場監管部門已經發布消費提示,稱不存在“食品級化妝品”的概念。
我國《化妝品監督管理條例》明確規定,化妝品是指以涂擦、噴灑或者其他類似方法,施用于皮膚、毛發、指甲、口唇等人體表面,以清潔、保護、美化、修飾為目的的日用化學工業產品。
食品的使用方式則為經口攝入(食用或飲用),并通過消化系統各個器官的協調合作來完成消化和吸收,與化妝品的使用方法、作用部位、作用機理等均不相同。因此,食品和化妝品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客服回應產品“可以喝”
同時,我國相關法律法規規定,化妝品宣傳不能含有“純植物”“純天然”等絕對化的詞語。一些商家投機取巧,用“食品級”引發消費者聯想,替換了已經被明令禁止的“純天然”“純植物”的概念。
《化妝品監督管理條例》也對化妝品廣告進行了嚴格規范,要求廣告內容應當真實、合法,不得明示或者暗示產品具有醫療作用,不得含有虛假或引人誤解的內容。有監管部門提醒,有部分商家宣稱化妝品是“食品級”成分,誘導消費者購買,都是違反規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