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道網訊 今年的春節,“車厘子”這種產自南美的舶來品,出人意料地成為全國范圍內最受人關注的水果。過去這種只在一二線城市大型百貨和超市的進口貨架上才能一睹真容的昂貴消費品,如今已經“飛入尋常百姓家”,出現在城鄉各地千家萬戶的餐桌上。
而這背后,體現的是當今中國市場的貨物供給能力和中國居民的消費能力,已達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水平:從改革開放以前逢年過節才能吃上水果,到一年四季都能供應上新鮮水果,再到源源不斷的進口水果已成為消費者的新選擇,一系列的變化正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的最好縮影。
人民衣食住行得到根本改善
“民以食為天”,人民的幸福生活離不開糧食產量的支撐。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由于雜交水稻等農業科技的普及推廣,徹底解決了幾千年歷史上長期困擾舉國上下的“誰來養活中國”的問題。
1970年11月,在研究雜交水稻技術的過程中,科學家袁隆平和他的團隊在海南三亞發現了一株“野生雄性不育株”,這一發現,意味著我國研發雜交水稻技術最艱難的一關被成功突破。
以后,雜交水稻在國內逐步大面積推廣種植,產生了巨大的增產效益。1976年全國糧食總產量達到28631萬噸,比1965年增長47.2%。從1976年到1987年,中國的雜交水稻累計增產1億噸以上,每年增產的稻谷可以養活6000多萬人。
到了20世紀90年代,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推進,家庭耐用消費品開始向電氣化邁進。居民家庭青睞的“三大件”從之前的手表、自行車和縫紉機升級為冰箱、洗衣機、彩色電視機。
1996年所作的一份調查顯示,國人在家用電器和日常生活用品的消費正從普及型向高檔名牌型轉化。中國城市居民家庭電視機、電冰箱、洗衣機等大件耐用消費品的擁有率均超過70%,已經接近中等發達國家水平,其中名牌擁有率大大提高。
消費升級大勢已不可阻擋
黨的十八大以來,隨著中國經濟發展不斷邁上新臺階,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質量也進入一個新階段:消費市場已擴大到歷史上前所未有的高度,消費升級也已形成一股不可阻擋的潮流。
從總量上看,今年1月公布的數據顯示,2018年全年,我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380987億元,進一步縮小與美國之間的差距,而按照近期的增速水平,2019年我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有望首次突破40萬億元大關。
而從質量上看,當前我國居民消費也更講究品質。今天,中國不僅擁有世界上規模最大的高鐵網絡,也擁有世界上最大的高鐵乘客群體。比起喧鬧、嘈雜、速度還有些緩慢的普速列車來說,中國消費者更喜歡坐在高鐵列車上享受“貼地飛行”的感覺。2017年暑運,全國鐵路動車組客流增長迅猛,累計發送旅客3.93億人次,占鐵路旅客發送量的60%。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員張燕生對記者評論稱,從歷史上看,中國共經歷過3個消費升級階段:第一階段是改革開放初期,那時的主要任務是解決百姓吃飽穿暖;第二個階段,中國人開始買車買房,進入消費升級過程。
2012年以后,中國人進入第三個消費升級階段,老百姓開始重視對人力資本的投資,開始到全世界旅游,更加重視對休閑生活的追求,更加重視健康的綠色生活。
近年來,隨著網絡技術的進步和網絡覆蓋范圍的擴大,網絡零售規模不斷壯大,成為消費增長的重要因素。商務部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2018年我國網絡零售市場規模持續擴大,全國網上零售額突破9萬億元,其中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7萬億元,同比增長25.4%,對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的貢獻率達到45.2%。
服務消費將成為新增長點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未來中國消費升級依然潛力十足。
在服務消費領域,我國國內市場還有很大的潛力可以挖掘。以服務消費中的家政消費為例,當前在國內家政市場上,有效供給、高端供給依然稀缺。
例如,此前有媒體報道,目前國內家政市場出現了“家庭整理師”這一新興職業,那個幫助消費者解決家庭空間“亂”的煩惱。而需求大、供給少也讓整理師得到了較高的收入,一名資深整理師日薪甚至可以達到千元以上。
中國貿促會研究院國際貿易研究部主任趙萍此前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如果通過進一步降低門檻擴大準入,培育和提升行業的組織化程度,擴大行業的發展規模,從而使供給能力得到明顯提升,那么服務消費的潛力還會進一步釋放。服務消費在未來可能會形成與商品消費并駕齊驅的格局。”
除此之外,進口商品的不斷涌現,也豐富了國內消費者的選擇。除了上文提到的今年春節期間大放異彩的南美車厘子外,去年進博會上“飛行汽車”“透明電視機”等進口消費品也吸引了不少中國消費者的目光。近一段時間來,國家有關部門陸續出臺了一批鼓勵進口消費品的政策措施,例如對跨境電商商品繼續執行此前監管政策、對海南免稅店提高消費限額等。
商務部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所副所長白明對此向記者評論稱,消費越是得到升級,消費的多元化趨勢就越明顯,就需要進口商品來滿足這種多元化的需求。
【責編:綠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