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淘小鋪發布公告稱:由于業務策略調整,商品交易等相關功能將于2021年10月11日晚間停止。建議淘小鋪用戶在2021年11月25日前,及時提現賬戶余額,使用賬戶中的相關權益。服務停止后,未提現的余額將自動退還到用戶綁定的支付寶賬號中。
據了解,淘小鋪是由阿里在2019年5月推出的社交電商,當時被大眾看成是對標云集的一個項目,希望通過社交和電商的融合,在淘寶推廣平臺上開辟新的賽道。據悉,淘小鋪合作方采用S2B2C模式進行銷售,普通人在成為會員后,可在淘寶開設淘小鋪,授權銷售品牌、經銷商、工廠和線下渠道商家的商品,這些淘小鋪掌柜不需要存貨,直接供應商發貨,以分銷形式獲得返傭等獎勵。
據淘寶用戶產品平臺事業部總監(花名)千城曾表示:淘小鋪并不是想做社交電商,而是在電商貨品運營能力重組的時候,淘小鋪希望讓更多的生態角色加入,讓更多的普通創業者能夠加入,一起完善整個淘系現有的生態。因此與其他社交電商不同的是,開通淘小鋪不需要繳納會員費,同時淘小鋪是一個純粹的商品分享銷售平臺,除了銷售商品獲得傭金以外,沒有多級分銷功能,也不靠拉人頭,而這個推薦人的任務也只是個臨時的。
但自推出以來質疑其傳銷模式的聲音從未停止。據了解,去年6月,淘小鋪陷入涉傳風波,其關聯方被山東省濱州市濱城區人民法院凍結4420萬元。如今,該相關法律文書已經從中國裁判文書網撤下。
“事實上,社交電商的敗局,也許從一開始就是必然的,渠道本身在構建過程中,就帶著比較明顯的急功近利的心態,業務模式以拉人頭為目的而不是以完成動銷為主,本末倒置。”據相關業內人士分稱:“這種無效的流量,來的快,去的更快,所以社交電商硬生生把自己做成了一個階段性的渠道形態。這其中平臺隱藏其自身品牌,演化為一個工具提供方或者單方面的優勢資源提供方,來獲取他應得利益;另一大方向就是去團長化,強化平臺對用戶的影響力,不再走社交的邏輯,打造平臺電商。如果看清這些問題就會發現,貝店轉型做自有品牌“希美”是必然的,因為原有的商業邏輯已經走不通。但是在自有品牌上, 如果商品沒有特殊性、稀缺性、高粘性、高毛利,買賣雙方最終都會都會慢慢沉寂下去,變得可有可無,最后死掉。”
淘小鋪雖然主動退出,但是留下來的社交電商日子未必好過。此前,據相關媒體報道,貝貝集團總部人去樓空,旗下的“貝店”拖欠商家賬款超過6000萬元后被堵門討債,目前貝店涉及被拖欠賬款的商家超過600家,總欠款超過6000萬元,拖欠期限最長已達200多天。另據,供應商內部評估,貝店平臺欠款總額預估或將達到2億。
更值得注意的是,作為諸多社交電商紛紛效仿的“云集”相關聯的公司被湖北省羅田縣人民法院裁定執行財產保全。
頭部社交電商出現退出,社交電商還有未來嗎?恐怕答案還要交給時間來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