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道網訊 近年來,增強身體免疫力的健康理念逐漸深入人心。益生菌類保健食品主要的保健功能就是增強免疫力,因此快速進入千家萬戶,線上線下銷售量均名列前茅。益生菌類保健食品迎來發展黃金期。
對使用菌種嚴格管理
中國保健協會保健咨詢服務工作委員會秘書長王鶴松在接受《中國消費者報》記者采訪時說,益生菌類保健食品使用菌種必須是監管部門發布的可用于益生菌類保健食品的菌種,而且具有充足的研究數據和科學共識支持其具有保健功能。按照相關規定,列入《可用于保健食品的益生菌菌種名單》《可用于食品的菌種名單》《可用于嬰幼兒食品的菌種名單》以及監管部門已批準的新食品原料中的益生菌菌種均可用于申報保健食品。
2005年,原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發布的《益生菌類保健食品申報與審評規定(試行)》提出,益生菌類保健食品系指能夠促進腸道菌群生態平衡,對人體起有益作用的微生態產品。益生菌菌種必須是人體正常菌群的成員,可利用其活菌、死菌及其代謝產物。益生菌類保健食品必須安全可靠,即食用安全,無不良反應;生產用菌種的生物學、遺傳學、功效學特性明確和穩定。該規定還明確,活菌類益生菌保健食品在其保質期內活菌數目不得少于106cfu/mL(g)。所用益生菌菌種在其發酵過程中,除培養基外,不得加入具有功效成分的動植物及其他物質。
我國早在2001年發布了《可用于保健食品的益生菌菌種名單》,名單包括兩歧雙歧桿菌、嬰兒雙歧桿菌、長雙歧桿菌、短雙歧桿菌、青春雙歧桿菌、德氏乳桿菌保加利亞種、嗜酸乳桿菌、干酪乳桿菌干酪亞種、嗜熱鏈球菌、羅伊氏乳桿菌。
2010年至2011年,原衛生部先后發布《可用于食品的菌種名單》《可用于嬰幼兒食品的菌種名單》,分別含21個菌種和4個菌種的6個菌株。2013年,《新食品原料安全性審查管理辦法》施行后,又陸續審批公布了16個可用于食品的菌種和8個可用于嬰幼兒食品的菌株。
今年8月25日,國家衛生健康委對《可用于食品的菌種名單》《可用于嬰幼兒食品的菌種名單》進行了更新,對名單中部分菌種分類和命名進行調整。對名單中涉及菌種分類和命名調整的菌種,設置兩年過渡期。
天津中醫藥大學研究員吳崇明在接受《中國消費者報》記者采訪時表示,近年來,有關國際權威組織對部分益生菌菌種和菌株的分類學地位和拉丁名稱進行了調整,并在相關國際食品和貿易領域廣泛使用。此次國家衛生健康委對益生菌菌種進行更新的主要依據是國際科技界基于全基因組測序技術在微生物分類學中應用的最新研究成果,并與益生菌國際通用分類學保持一致,便于公眾檢索查詢。特別值得一提的是,為了確保食用安全,國家衛生健康委將名單中部分菌種的表述具體到亞種。因為細菌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具有菌株特異性,相同菌種的不同亞種和不同菌株,其安全性和有效性可能相差很大。
差異化競爭成為決勝關鍵
1996 年,原衛生部批準我國第一批59種保健食品,包括昂立一號口服液和高博特鹽水瓶生態口服液,開創了我國保健食品審批制的先河。目前 ,市場監管總局特殊食品信息查詢平臺顯示,以益生菌為主要原料的國產保健食品的獲批數量約有140款,包括經轉讓技術注冊獲得新批準文號的產品。
目前,益生菌保健食品功能主要包括調節腸道菌群、增強免疫力、潤腸通便,促進消化、對胃黏膜有輔助保護功能等;主要劑型包括口服液、粉劑、膠囊和片劑。
王鶴松表示,2017年,我國益生菌市場規模為553億元,預計今年將突破千億元,近5年每年復合增長率達到10%以上。 預計“十四五”時期,我國益生菌市場規模將以每年12%—18%的速度增長。
中國社會科學院食品藥品產業發展與監管研究中心主任張永建在接受《中國消費者報》記者采訪時表示,近年來,益生菌類食品市場快速發展,受到眾多消費者的追捧。究其原因主要是,公眾已不滿足僅從食品中獲得能量,還有營養、功能等方面現實和潛在的健康需求;食品科學領域對益生菌的研究不斷深入,很多科研成果已經在食品研發和生產領域得到應用,為產品提供了更多更扎實的科學基礎;社會各界對益生菌的科普宣傳力度不斷加大,使消費者對益生菌有了越來越深入的認知,更加關注這類保健食品,并催生和拉動相應的消費。
吳崇明表示,益生菌保健食品發展潛力巨大,需要有關科研部門和企業不斷加大研發力度。例如,加強益生菌菌體的生理功能穩定性,潛在益生菌菌株的靶向篩選及挖掘,增強益生菌產品的保健功效,降低益生菌發酵產品品質的不穩定性,不斷提升益生菌產品品質等。此外,利用現代生物技術,通過基因工程等手段培育功能更強大,并能長久定居腸道發揮有益作用的益生菌,也是益生菌類保健食品產業發展中需要解決的關鍵問題。
“目前,益生菌類保健食品市場出現嚴重的同質化現象,差異化競爭將成為益生菌類保健食品市場決勝的關鍵。”王鶴松表示,在我國益生菌原料市場中,外企研發和生產的菌種占據主導地位,知名菌種包括鼠李糖乳桿菌HN001、乳雙歧桿菌HN019、嗜酸乳桿菌NCFM、乳雙歧桿菌Bi-07等。隨著消費需求的迅速增大,適合我國消費者腸道特征的菌種將更受青睞。同時,益生菌保健食品主要比拼菌種數量和濃度,今后將向益生菌復合功能型方向發展。此外,產品形態將更趨向零食化,益生菌酸奶、飲料、軟糖、果凍等產品存在更多的發展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