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電商進入新的發展窗口期,包括傳統外貿在內的諸多企業紛紛涌入這一高景氣賽道。有數據顯示,目前我國共有跨境電商相關企業3.2萬家,三年來注冊量呈逐年增長趨勢。其中,2021年前三季度共注冊跨境電商相關企業7943家,兩年平均增長率高達90.6%。
當前,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持續,全球消費行為逐步轉移到線上,跨境電商正成為穩外貿的重要力量。海關總署數據顯示,去年前三季度,我國跨境電商進出口額增長20%。而在2020年,我國跨境電商的進出口總額達到了1.7萬億元。作為外貿新業態新模式的重要內容,跨境電商備受各界關注,從中央到地方出臺的一系列支持政策也給市場注入了強心劑。
市場逐漸壯大
疫情發生以來,“宅經濟”快速發展,線上貿易需求量逐步增加,跨境電商作為外貿新業態和高質量外貿的典型代表,進入了高速發展窗口期。
在廣東海關,一批跨境電商貨物僅用10分鐘就完成了從申報到放行的審核流程;在貴州省銅仁市玉屏侗族自治縣,服裝企業的產品通過跨境電商銷往歐美等30多個國家和地區;在服貿會、進博會等大型展會上,跨境電商的身影也頻頻出現……
有研究機構發布的《B2C跨境電商平臺“出海”研究報告》顯示,全球約有26%的B2C(企業到消費者)跨境電商交易發生在中國大陸。
資本市場也持續看好跨境電商的發展潛力,僅2021年7月,一級市場在跨境電商領域的融資總額就高達58.5億元。特別是擁有私域流量的跨境電商平臺擁有更多的話語權,發展前景被持續看好,頻獲資本市場青睞。例如,Cider在2021年6月完成了2200萬美元的A輪融資;母嬰出口電商平臺PatPat吸引了今日資本、軟銀愿景基金等資本的投資,并在2021年先后獲得三輪融資。
此外,跨境電商企業出口渠道更加多元化,有的依托大型電商平臺開展業務,有的自建獨立站開拓市場,還出現了直播帶貨、DTC(直面消費者)等新型商業模式。“DTC品牌的核心競爭力是以消費者為核心,培養品牌忠誠度,并能夠利用數據反饋快速迭代的品牌效率機制。”北京基石資本前投資人、七尾科技創始人賀聰以DTC模式對中國商報記者分析,通過DTC模式,品牌在營銷、品牌建設等方面有更多便利性。
政策利好釋放
跨境電商迅猛發展的背后,是我國數字經濟綜合實力的提升和政策長期蓄力的支持。2021年,國家相繼出臺多項跨境電商相關支持政策,鼓勵行業創新發展,并從資金、人才、政策、稅收和技術等方面加大對跨境電商產業的支持力度:
7月,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于加快發展外貿新業態新模式的意見》,圍繞跨境電商、市場采購、外貿綜合服務企業、保稅維修、離岸貿易、海外倉等6種新業態新模式提出多重支持舉措。
11月,商務部等三部門印發了《“十四五”電子商務發展規劃》,進一步提出了中國跨境商務交易額預期目標,明確了電子商務智能化、數字化、合規化等政策發展方向。陸續出臺的系列支持性政策規范和引導了跨境電商產業的發展方向,對于行業發展信心具有明顯的提振作用。
12月召開的國常會提出,進一步鼓勵跨境電商等外貿新業態發展。增設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培育一批離岸貿易中心城市(地區)。按照市場化方式加大對建設使用海外倉的支持。優化跨境電商零售商品進口清單、擴大進口類別。
分析認為,跨境電商綜試區的設立,對跨境電商企業來說,好處在于政策扶持力度更大,在交易、支付、物流、通關、退稅、結匯等環節也有望獲得先行先試的機會。
此外,針對跨境電商的快速發展,海關認真履職,設立跨境電商進出口商品質量安全風險監測點及評估中心,強化風險監測、評估、處置和結果運用,切實保護消費者權益,促進跨境電商健康有序發展。
未來大有所為
隨著電商經濟的不斷迭代發展和消費水平的提高,消費者對產品“質”的追求將進一步提升,跨境出口電商產品將趨向于品牌化。
業內人士認為,企業做出口需要在定位其目標市場、目標人群的同時確立自己的品牌。“僅依靠供應鏈這種硬件優勢,企業不會長久持續發展。”優他國際品牌投資管理有限公司CEO楊大筠表示,企業要想獲得長遠發展,必須提升軟實力,做出真正的品牌,這樣才能更具競爭力和議價能力。
隨著跨境電商行業逐步轉向“精耕細作”,賣家更關注業務的長期發展,在產品開發、品牌注冊與構建、品牌保護等方面持續投入。同時,為契合品牌建設,許多商家著手獨立站建設,在內容創意、整體視覺等方面進行品牌升級,積極探索差異化的市場突破口。
中國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經濟貿易系主任李春頂表示,要支持跨境電商貿易的自由化和便利化,包括在多邊或者區域以及雙邊的層面上,制定促進跨境電商發展的相關法律法規。
讓“買全球”更便利、“賣全球”更暢通,未來,跨境電商將大有所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