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道網訊 第四屆中國國際消費品博覽會近日在海南舉行。新華社“新華健康”記者了解到,當前,大健康消費成為新的趨勢,從膳食營養健康產品到智慧健身設備再到康養服務項目,越來越多的消費者愿意為健康買單;與此同時,大健康領域“選擇性消費”正轉向“剛需性消費”。在政策支持、經濟發展和技術升級等要素驅動下,我國大健康產業迎來巨大發展機遇。
不過,也有不少業內人士認為,雖然大健康消費新趨勢培育了產業新土壤,但行業“成熟度”依然需要加強,梗阻需加快破除,使大健康產業朝特色化、精準化、規范化等方向發展。
消費者“為健康買單”熱度不減
保溫杯里泡枸杞、可樂加點維生素、邊熬夜邊敷面膜……時下興起的“朋克養生”,某種程度上說明人們并沒有放棄對身心健康的管理。安永2023年發布的《未來消費者指數》認為,疫情過后,“健康優先”首次躍居中國五類消費群體的關注首位。
現代社會中,生活不規律、精神易焦慮、體檢不過關等普遍現象,讓大健康消費成為新的趨勢。這在近期舉行的被譽為“消費動向晴雨表”的中國國際消費品博覽會上,可窺見一斑。
在中健聯行展館里,海豹油、氨糖等國際膳食營養健康品牌產品,吸引不少觀展嘉賓駐足。“在我國,中老年人希望健康長壽,年輕群體對亞健康敏感,讓高品質的保健品越來越‘圈粉’和走俏。”中健聯行(北京)供應鏈管理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陳露說,“人們開始重視科學膳食補充營養的‘第四餐’。”
來自北歐的零添加、零脂肪、低卡調味料和飲料,因其產地環境優越和食品標準嚴格,獲得許多消費者青睞。斯高迪(上海)貿易有限公司北歐中心聯合創始人李海潮認為,消費者現在更趨向于選擇“干凈的配料表”,健康食品正在豐富中國家庭的餐桌。
此外,可隨處移動的養生按摩椅、能緩解焦慮和改善睡眠的“深睡小屋”、融合5G技術和人工智能的智慧健身設備、為半失能和失能老人提供“照看”體檢的康養項目等,同樣被列入各個年齡群的消費清單。
而中國唯一的“醫療特區”——海南博鰲樂城國際醫療旅游先行區近年來累計引進特許藥械產品370多種,特許藥械惠及患者超5.8萬人次,吸引境外醫療消費回流成效初顯。
本屆消博會樂城分會場,800多款國內外創新藥械以及500多款特醫食品和保健品參展,觀展商紛紛體驗到調理養護、深度療愈等大健康消費場景。
“向往美好生活的消費者,愿意為健康買單。”入駐樂城的一齡醫院管理集團董事長李瑋表示,各種大健康產品也正在努力瞄準市場,滿足消費者的需求。
剛需性消費激發大健康產業活力
隨著“健康中國”戰略的持續推進,大健康領域的“選擇性消費”轉向“剛需性消費”,讓大健康產業形成了新格局,來到了新風口。
據艾媒咨詢預測,2024年中國大健康產業總收入規模將達到9萬億元,相較于2021年8萬億元的總額實現了顯著躍升。而天貓健康的統計數據也顯示,2023年該平臺購買用戶數近3億,人均年度購買頻次超過5次,達成了千億元級的交易規模。
“市場需求呈現指數級增長,給予產業發展很大的空間。”陳露以營養保健食品為例介紹說,近期發布的《中國營養健康食品行業藍皮書》顯示,截止到2022年,中國營養健康食品行業規模已經達到5885億元,預計行業規模在2027年將超過8000億元。“而現在市場滲透率只有約20%,一些幫助提高免疫力、解決心腦血管功能性問題、改善睡眠和減重的產品,將迎來巨大前景。”
其次,業內人士認為,部分細分領域的消費群體已經形成。在一二線城市,國際家庭、高知分子以及對生活品質有追求的人群,對健康膳食和健康管理產品產生了高強度“黏性”。
在防脫發領域,樂他適(上海)貿易有限公司CEO楊劍倩表示,數據統計目前我國脫發人群數超過2.5億,這幾年天貓商城抗脫發膳食營養補充劑銷售份額呈現倍數增長,這就形成了一個有改善脫發需求的群體。
而在養老板塊,太平養老產業管理有限公司在本屆消博會的展臺負責人楊帆則指出,許多老年人從居家養老到社區養老,更愿意選擇和老伴兒或朋友一道“組團”。
“市場和消費群體讓我們看到了產業的潛力。”陳露說,在第四屆消博會上,其公司與合作伙伴現場進行了簽約,讓產品落地全國線下門店、機場免稅店、商超百貨和藥店等。不少企業紛紛選擇細化市場和布局,或擴大海外產品引入,或在各地綜合保稅區注冊公司,以尋求不斷增強未來產業核心競爭力。
構建良好產業渠道和秩序
在不少業內人士看來,大健康產業“是一個有門檻的事情”,并非能一蹴而就。
李海潮在12年前就開始將歐洲的健康產品引進中國市場,但她發現消費群體的認知水平很難一下子提高。“東西健康,就意味著犧牲口感,很多時候商家只能‘王婆賣瓜自賣自夸’,消費者卻不買賬,一些產品推銷起來就變得艱難。”
陳露也認為,過去乃至現在,營養健康食品領域一直缺乏專業醫生或營養師指導,一些商家夸大式宣傳、忽悠式營銷,洗腦式廣告,加上消費者健康意識和消費意識并不成熟,讓產業一度喪失信任度。
比如,在一些健康產品的標準體系上,因為貿易隱性壁壘等因素,國家之間無法互認,導致產品“遮遮掩掩”才能艱難進入市場。
又比如,市場上一些同類產品魚龍混雜、良莠不齊,而監管上相對乏力,虛假劣質產品往往需要很長的時間檢驗才能被淘汰,擠占了優質產品的生存空間。
再比如,一些健康消費領域譬如保險公司的養老社區還處于起步培育階段,服務還沒達到成熟和完善階段,價格也做不到更加親民。
對此,陳露建議國家有關部門一方面要繼續進行“提前預防、減少生病”的宣傳,同時也要開展健康消費的大眾教育,讓消費者真正懂得“什么是健康”“如何管理健康”以及“如何辨別產品的優劣”。
“當前,健康產品細分領域比較多,新產品也層出不窮。”安琪酵母股份有限公司蛋白質營養與調味技術中心副總經理李庫認為,孕嬰童、老年人、健身人群等群體的產品,應針對性地進行行業規范,出臺法規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