縮略圖 列表 當前頁:首頁 觀察
“雙十一”看化妝品行業:三季度相關企業注冊量同比增長14.3%
作為歷年雙十一的銷量明星,化妝品在各大平臺的助推下也很快成為今年的爆款類目。查查數據顯示,目前我國共有875.4萬家化妝品相關企業,2019年相關企業新注冊246.2萬家,同比增長80%。今年第三季度,相關企業新增74.2萬家,同比增長14.3%。從地區分布來看,廣東省以90.9萬家企業排名第一,山東、陜西分列二三位。
雙11最終戰報出爐!天文數字背后,都隱藏了哪些秘密?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雙11有兩點與以往不同。一是計算規則,今年雙11天貓一改以往只計算11月11日當天成交金額的計數方法,開始與京東一樣,公布從11月1日到11月11日的累計成交金額。
直播間賣假名牌鞋服 涉案金額超3億
這兩年直播帶貨興起,近來又恰逢“雙十一”,很多人習慣在直播間搶購限量折扣的大牌服飾、鞋包。但你可能沒有想到,直播間銷售的這些大牌,也可能是假的。近日多地警方聯手破獲兩起制假售假案,控制數十名犯罪嫌疑人,扣押各類假冒名牌鞋22萬余雙、名牌服裝1.2萬余件,案值超3億元。
直播帶貨“泡沫”:16元買1萬觀眾,帶貨銷量能造假
“雙十一”前夕,澎湃新聞經過連日調查發現,直播帶貨市場背后隱藏著一個“黑產”鏈條:可花錢改帶貨銷量,增加觀看人數、互動評論、點贊關注,涉及抖音、淘寶、快手等多個平臺。
進博會溢出效應顯著 醫療器械及醫藥保健展區新產品新技術首發數量最多
據介紹,醫療器械及醫藥保健展區新產品新技術首發數量最多,總數超過120件,制藥行業排名前10和醫療器械行業排名前14的企業全部參展。阿斯利康、諾華、輝瑞、禮來中國等全球性醫藥企業紛紛攜帶創新成果亮相參展。
亂擺保健食品 廈門多家便利店被責令整改
?功能飲料放在收銀臺附近,“保健酒”混放在酒類貨架,這些行為涉嫌違反《食品安全法實施條例》。11月來,福建省廈門市一些便利店因為“混擺”保健食品,被當地市場監管部門責令現場整改。
國家藥監局:化妝品監管將迎來新格局
?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副局長顏江瑛在9日舉辦的浙江省化妝品產業高質量發展大會上表示,2021年我國化妝品監管將迎來新格局,通過更為健全的法制保障和標準引領,為產業高質量發展提供更佳的環境,為人民群眾美麗新消費提供更好的保障。
院士引領!武漢剛剛簽約27個大健康產業項目,投資超500億
11月11日上午,第二屆世界大健康博覽會在漢開幕。開幕式上,2013年諾貝爾獎化學獎得主、生物物理學家邁克爾·萊維特,中國工程院院士于金明、馬丁、李培武,中國科學院院士丁漢、國藥集團中國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楊曉明等院士專家引領27個大健康產業項目簽約,總金額超500億元。
“涉傳風險”居首位的社交電商為何越來越萎縮?
有的社交電商盈利重點不是實際的商品或服務,而是通過拉人頭發展下線、收取人頭費等獲利,與傳銷行為相似,遭到消費者、專家等多方質疑,多地監管部門也對一些涉嫌違法行為進行了查處。
強化監管 讓直播電商成為雙循環的新引擎
11月6日至7日,央視新聞在進博會中聯合中意客戶端和總臺歐拉中心,發起了“輝常琦妙”(康輝+李佳琦)和“權薇認證”(朱廣權+薇婭)兩場直播。據央視新聞官方消息,兩場直播帶動歐洲五國商品銷售額均破千萬元,總銷售額超1.4億元。夸張的銷售額和“秒罄”的商品,讓外國經銷商大呼中國市場“神奇”。
大健康產業背景下中藥保健食品發展淺析
中藥保健食品是我國健康產品的重要部分,它在中醫藥理論的指導下產生,原料多為藥食同源的食物或中草藥,在未病先防?保健康復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2007年3月發布的《中醫藥創新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中明確指出,需大力發展中藥產業,培育以中藥為基源?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大健康產業?
化妝品三季報解讀:得線上者得天下
在今年的特殊市場環境下,線上渠道成為各企業角逐的重要賽道。例如御家匯、珀萊雅就憑借前期對于線上渠道的布局,實現業績的正向增長。隨著市場競爭日益激烈,A股化妝品龍頭之爭也日漸膠著。
5年助推50個億級新品牌,拼多多新品牌計劃助力化妝品國貨品牌崛起
11月2日,拼多多聯合國內化妝品領軍企業丹姿集團,共同推出國貨化妝品新品牌“萃潤”。這是繼珀萊雅、歐詩漫、上美、百雀羚之后,第五家本土化妝品巨頭加入拼多多新品牌計劃。
年輕人營養個性化需求不斷提高 特殊食品企業需加大創新投入
“今年受疫情影響,民眾對營養健康的需求大大增加,中國正在加緊推動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這將為特殊食品產業提供更廣闊的市場和發展機遇?!痹谟芍袊鵂I養保健食品協會主辦的2020中國特殊食品大會(第五屆)上,中國營養保健食品協會副會長、東北農業大學食品學院院長姜毓君談及了上述內容。
網絡平臺緣何成了假化妝品溫床
低端造假相對容易識別,高端造假卻防不勝防,制假商家的造假術隨著顧客的鑒別能力一同“升級”,讓人真假難辨。而網絡渠道更是容易成為滋生假貨的溫床。由于發現難、取證難和處罰難,網絡售假監管難度較大,亟待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