縮略圖 列表 當前頁:首頁 觀察
化妝品新規施行半年:多品牌被罰 日化產品亂象仍然難禁
化妝品新規施行半年,化妝品品牌似乎還沒有適應新的法規條文。近日,北京商報記者調查發現,在淘寶等電商平臺,包括資生堂、歐萊雅、丸美等企業產品均在進行“修護、祛痘、祛斑、滋養”等功效宣傳,卻沒有提供功效評估報告。在業內人士看來,類似于“祛痘”“滋養”等功效的宣傳能夠吸引消費者購買,而相較于幾十萬元的違法成本,進行功效宣傳所獲得的利潤更高,這也是部分企業執著于類似功能性宣傳的原因之一。隨著監管力度不斷加強,化妝品企業的宣傳以及發展將會逐漸走向規范。
化妝品行業為何頻陷“虛假宣傳”漩渦
國內外化妝品企業為何總在“無功效依據或夸大功效”上栽跟頭?據悉,今年雅詩蘭黛、歐萊雅、漢高、科蒂、寶潔等外資化妝品品牌先后因功效宣傳問題被罰款;國產化妝品品牌林清軒也因產品功能描述不準確被處罰。有業內人士表示,化妝品行業一直是虛假宣傳的“重災區”,不痛不癢的處罰或難改變整體局面。
粵前7月新增國產化妝品備案數逾28萬個 占全國總數七成
廣東省藥品監督管理局副局長嚴振24日在專題新聞發布會上表示,針對化妝品產業更新換代普遍、快速的產業特點,該省提升審評服務和效率,加快新品上市。前7月,該省新增國產普通化妝品備案數量為286885個,同比增長21.5%,占全國總數70%;新增進口普通化妝品備案數量為1811個,占全國總數20%。
中醫保健機構不能打“治療”旗號
作為北京市地方標準的《中醫養生保健機構服務基本要求》正在北京市市場監管局網站上公開征求意見。意見稿提出,中醫養生保健機構的公共用品用具和服務器具應保證“一人一換一消毒”,患皮膚病顧客配專用品。此外,從事中醫健康狀態辨識和評估的服務人員還應具有醫療資質。征求意見稿提出,中醫養生保健機構要通過“非醫療目的”的方式,為消費者提供以保養身心、改善體質、預防疾病、促進康復為目的的服務,且“不以治療為目的”,屬于非醫療性質的服務機構。
香薰、眼罩、助眠保健品……失眠的3億中國人撐起了多大的“睡眠市場”
8月20日,一則“睡眠軟件凌晨錄到不明聲音”的微博熱搜引起了記者的注意。近幾年,各類睡眠監測、輔助軟件紛紛在各大應用商店上線。乳膠枕、助眠噴霧、香薰燈、褪黑素、睡眠軟糖等產品五花八門,“一邊熬夜一邊買褪黑素”不只是網絡段子也是事實。數據顯示,超過3億中國人存在睡眠障礙。龐大的失眠群體拉動了助眠類產品的消費,睡眠經濟真的是一門好生意嗎?
2030年醫美市場規模1.3萬億,監管趨嚴護航行業發展
8月23日,浙商證券發布行業調研報告,給予醫美化妝品行業“看好”評級。“作為高增長、低滲透率的成長性賽道,醫美行業景氣度將持續。”浙商證券在研報中表示。據中信證券今年7月13日發布的醫美行業研報,預測2030年中國整體醫美市場規模將達到1.3萬億元,其中,正規醫美市場規模為7556億元,占比58%,非正規醫美市場規模占比達到42%。
2021保健品行業排行榜出爐 無限極 安利 完美榜上有名
近日,互聯網周刊發布2021保健品行業排行,湯臣倍健、無限極、安利、東阿阿膠、同仁堂、Swisse、完美、養生堂、斯利安、鈣爾奇進入榜單前十。
韓國化妝品店去年倒閉率高達28.8\%,眾知名品牌均關店百余家
中國經濟周刊-經濟網訊 據中國青年網,近日,韓國公平交易委員會發布的數據顯示,去年該國化妝品實體店倒閉率達28.8%,居零售行業之首。其中,謎尚、自然樂園、魔法森林等知名品牌加盟店均縮減百余家。各家營業損失進一步增加,其中,魔法森林今年第二季度營業損失達31億韓元(約合1700萬元人民幣)。
政策頻出推動化妝品產業高質量發展 兒童化妝品將被重點監管
今年以來,化妝品相關政策頻出,中國化妝品產業正迎來一個高質量發展的全新時期。近日,巨量算數發布《2021Q2美妝行業季度洞察報告》顯示:2021年二季度,中國化妝品市場規模增速放緩,但化妝品銷售額仍為增長,化妝品類商品零售額同比增長從一季度末的42.5%下降到二季度末的13.5%,化妝品行業商品零售額則從272.2億元增長至379.3億元,維持上漲。
重磅!首個《2021大健康行業趨勢發展報告》發布,大健康TOP企業的獨家揭秘
跨國藥械企業面對新格局下的市場競爭,從全面本土到全面國產,深度內嵌國內市場。 傳統人海戰術紅利消失,一系列前沿管線以及海內外合作快速成長起來,“創新”這一話題再次涌動……在此背景下,醫趨勢聯合Trend旗下Med+研究院正式發布首個《2021大健康行業趨勢發展報告》!《報告》首次齊聚醫療、制藥、生命科學、生物創新藥、CRO、互聯網醫療行業領軍企業,以調研訪談、內外部定量調研數據、案例剖析等方式,首次獨家揭秘大健康領域TOP企業的頂層策略、創新戰略以及人才觀念,最終以獨立調研數據的形式進行全面呈現,預見行業趨勢風向標。
最高獎勵100萬,總局重獎保健食品藥品違法舉報
為提升市場監管執法和消費維權效能,進一步增強監管合力、化解重大風險和推動社會共治,近日,市場監管總局、財政部聯合印發《市場監管領域重大違法行為舉報獎勵暫行辦法》(以下簡稱《舉報獎勵暫行辦法》),并將于2021年12月1日正式施行。
口腔健康食品賽道悄然崛起
近年來,功能性食品行業快速發展,市場也越分越細。其中,針對口腔健康的食品賽道悄然興起,行業增長潛力不斷釋放。今年1月,初創企業Mouth Off Health推出Mouth off口香糖;5月,池根億推出口腔益生菌產品池根億愛芽益生菌咀嚼片;7月20日,WonderLab推出新品啵啵口腔益生菌……各類口腔護理食品層出不窮,在功能性食品火爆的背景下,口腔健康食品賽道也被紛紛看好。
“情緒健康”需求井噴,含有這些成分的食品迎來新發展機遇
后疫情時代,中國消費者對自身健康的關注度上升到了新高度,健康消費也正在逐步滲透到生活中的各個方面。據新產品數據庫顯示,在亞太地區食品飲料及保健食品新產品包裝上涉及減壓、助眠作用的占比從2018年的0.5%增長至今年的1.1%。情緒健康已經成為消費者關心的主要健康問題之一。
百億市場規模的“臨期食品”存爭議:商家應保證消費者知情權
日前,關于“臨期食品”的話題越來越熱,購買臨期食品逐漸成為一種新風尚。據相關數據顯示,臨期食品行業市場規模也有望突破300億元。臨期食品市場的出現,可謂是一舉多得。不過,食品一旦進入臨期階段,影響其安全的不確定風險會明顯增加。在售賣臨期食品,要充分保障消費者的知情權。
大潤發被曝“隔夜肉”后致歉:知名品牌為何屢現食品安全問題?
今年下半年,我國食品安全事件可謂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繼蜜雪冰城、奈雪的茶之后,知名商超大潤發也被曝出食品安全等問題。8月16日,一則名為“大潤發超市發臭隔夜肉洗了繼續賣”的新聞引發了全民關注,不久之后便登上了各大平臺的熱搜。知名品牌為何屢現食品安全問題?